诺敏河畔的坚守
——记黑龙江齐齐哈尔水文局古城子水文站站长姜庆喜
□本报记者 董英 通讯员 刘汉臣
有人说,谁选择了水文工作,谁的一生就注定要与偏僻、荒凉、孤独、寂寞为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水文局古城子水文站站长姜庆喜二十几年的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
古城子水文站是嫩江右岸一级支流诺敏河下游控制站,是国家重要的水文站。该站地处偏僻,人烟稀少,远离村屯,交通不便。
对于姜庆喜夫妇来说,站即是家,家即是站,二十几年来,他们默默地守候在这里。
1991年,20岁的姜庆喜子承父业来到了齐齐哈尔水文局最偏远的古城子水文站,当上了一名水文勘测工,从此他开始了一种常人无法忍受的生活。365天坚守在偏僻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防汛水文测报工作,朝夕相伴的只有他那无怨无悔的妻子……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姜庆喜,正值青春年少时却走进偏远的水文站。不是三年五载的忍受,而是长达26年的坚守,他的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和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他的回答很简单,咱不是干水文的吗?
如今的姜庆喜已近天命之年,性格刚强的汉子,平日里不苟言笑,看起来还有些木讷。但只要说到家庭,他就会不自觉地低下头,语速低缓,眼角泛着泪花,流露出对父母、对妻子、对女儿发自内心的愧疚之情。他与妻子相识在诺敏河畔,结缘在诺敏河畔,一同扎根在诺敏河畔。20多年来,正是妻子的理解、支持、陪伴和付出,使他能够安心地坚守在水文工作岗位上。他常常觉得自己欠这个家太多,欠父母太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以后带着妻子回到城市,享受城市里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以弥补他内心深处的愧疚……
近年来,站里的老职工逐渐退休,只剩他一人驻守在古城子水文站,一个人干着先前几个人的活儿,但他从没有向组织和领导提出过任何私人要求。为确保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他一年365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没有因为私事影响正常的防汛水文测报工作。
2016年初,一次观测水位时,他不慎跌倒造成脚踝骨骨折。受伤的他没去住院治疗,而是请接骨医生到家里对脚踝进行复位固定。在不能行走的那段日子里,他委托亲戚朋友完成水文观测工作。局领导到测站检查工作时才知道此事,很受感动,动员他到医院治疗,他却坚持说是自己不小心受伤影响了正常工作,不能再给领导添麻烦了,他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忍着伤痛拄着拐杖坚持完成每天的水文观测工作。
他一个人驻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星期六礼拜天,没有法定的节假日,每天必须定点定时完成降水、蒸发、水位等水文观测和防汛水情报汛工作任务,为水文事业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他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爷爷奶奶培养上大学,不但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和法定假日他没有时间享受,就连春节也是连年在站上度过。
2017年春节前夕,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水文局领导到古城子水文站慰问,看到老姜上大学的女儿放寒假来到站上陪伴父母,感受到姜庆喜平日里孤独寂寞的生活一下子鲜亮起来,从心里为老姜高兴。但领导心里也知道,这一年的春节,他们一家人又要在站上过,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
这就是姜庆喜,千千万万基层水文人中的一员,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水文事业的发展。
只要你走进他们的生活,你就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点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3月7日
作者:董英 刘汉臣
责任编辑: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