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出查管道 潺潺清水送万家
——记山东东平县自来水公司听漏员张运华
□徐广立 毛明辉
朋友们,当你每天拧开水龙头时,潺潺的清水从水管里流出的那个瞬间,你是否会想到,是谁在保障我们每天安全地用上自来水呢?近日,笔者走近山东东平县自来水公司听漏员张运华,近距离了解一个鲜为人知的普通一线职工的感人点滴。
“当别人进入梦乡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什么是听漏员?
“听漏员通过手中的特殊工具辨别地下管道是否漏水,对深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道进行探听,辨别是否完好,一旦发现漏点马上汇报,及时发现和维修,保护城乡地下供水管网正常运行,避免水资源浪费。”已在东平县自来水公司听漏员岗位上工作了16个年头的张运华如是说。
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工作着,只见他娴熟地掀开窨井盖,然后趴向地面双手撑地,侧着脸,耳朵贴着地面倾听着,几分钟工夫,他好似松了一口气:“这井下管道运行正常,走,下一站!”当笔者问他,一天要查多少个窨井时,他回答说没数过,反正整个东平县城区近90公里长的自来水管道都归他和另一名同事负责。面对四通八达的自来水管道,查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天亮,他们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张运华告诉笔者,听漏员这项工作适合在晚上11时至凌晨5时进行,“当别人进入梦乡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白天噪音太大,不利于工作,而晚上特别静,用户用水量相对较少,判断是否有漏点也更准确一些”。听漏员除了耳朵要灵敏外,还要懂得结合地形等因素判断,要懂得对仪器显示的波纹进行分析。为此,他在业余时间学习了不少电学、流体力学的知识,及时充电。
“有时被误认为‘小偷’,但干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由于听漏员在晚上工作,所以许多听漏点视线较差。记得今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张运华和同事正在一个昏暗的测漏点探测,正趴着测听管道中水的流向,突然,几个人拿着家伙向他们冲来,大喊:“抓小偷了,别让他们跑了!”不听张运华解释,就一把将他和另一位同事结实地按倒在地,闻声赶来的居民当中有人认出了张运华,才化解了一场误会。每每想起来,张运华总感觉哭笑不得。“想想自己干的这份工作有意义,能让大家伙及时用上水,自己吃点亏不算啥。”说完,他憨厚地一笑。
听漏员也是项危险的工作,在照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需时时关注着马路上行车的情况,晚上车少,车速快,对于在马路旁测漏的张运华来说特别危险,对此,东平县自来水公司为他们配了荧光马甲,起了不小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时刻注意,高度警惕,才能防患于未然。”
张运华说,听漏员这个工作干得时间长了,耳朵要比一般人的耳朵敏感得多,特别是流水的声音,可以判断输水的管道是否正常运行。还有主管道和支管道的声音不一样,向上走和向下走的声音也不一样。
但也有个例。“听漏时间久了,耳朵也会反抗。虽然听漏仪已经把地下的声音放大了很多倍,甚至上万倍,但是为了听清漏水声,听漏员不得不将听漏仪的音量开到最大,如果有汽车驶过或有脚步声就会特别刺耳,会对耳朵造成不小的伤害。”张运华无奈地说。
“听漏员虽是个力气活,但要特别熟悉地形”
由于每天要对城市供水管道进行巡查,看是否有漏点,所以听漏员们必须了解城市供水管网。近90公里的管道要全部巡查一遍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巡查时掀开窨井盖是少不了的,一个窨井盖有七八十斤重,没有力气这活儿可干不了,特别是冬天窨井盖被冻住的话,得借助工具慢慢撬开。
“不管是主管道还是支管道都需要仔细检测,甚至反复检测,生怕错一个漏点。查出来后,你得知道,这个管道是从哪个管道引出来的,往哪里走管。”张运华说,如果有一个漏点没被检查出来,就会浪费很多水,曾经有一个漏点,一个月就白白流失了近2万吨水,这是最深刻的教训。我国现在水资源特别紧张,南北方水资源极不平衡,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很多缺水的地区,特别需要水资源,要保护好每一滴水。说到这,张运华脸上流露出痛惜的表情,接着他话锋一转:“去年他和同事共测出将近100个管道漏点,想想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除了县城内的日常巡检工作,他们还需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紧急排查、公司外派准备,只要一个电话,他们会随时出现。
“最亏对是至亲家人,希望这项工作后继有人”
因为听漏员的工作很枯燥,所以每次准确地测出漏点时,张运华尤为兴奋。“要是连着好几天都测不出漏点的话,我就会觉得很闷,打不起精神来。”张运华说,他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干了这么久都养成了习惯,只要看见地上有水坑,就必须上前看看,担心是哪儿的管道漏水了。
“要是真漏水了,没有及时检查出来,还不知道得浪费多少水呢,多让人心疼啊!”张运华说,现在他最担心青黄不接的问题。毕竟这份工作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每天半夜回家,经常会影响到家人的休息。“家里孩子小的时候,我半夜回去,妻子有时会抱怨:怎么这么大动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现在孩子已经上高三了,妻子渐渐能理解我这份工作的不容易,也很理解我,经常在我出门的时候让我穿上更厚实的衣服,怕我着凉。”张运华欣慰地说,“也希望每个人都理解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这一行业,为咱县的供水管道‘把脉问诊’,真正能后继有人。”
“工作一亢奋,就像一个陀螺,停不下来。”张运华的同事在一旁插话道,他有活跟我们抢着干,从未感觉到他有累的时候。此时,一旁的张运华不说话,嘿嘿地笑着,左手不停地挠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据张运华的同事介绍,工作之余,张运华最经常去的地方是献血站,他已经献血近7000CC,献血本已经写满了好几本。当记者问他,是什么能够让他一直坚持这份测漏员的工作时,张运华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干一项工作,咱就得把它干好,这就够了,干不好心里也不踏实,对不?”说完,张运华继续工作,朝下一个站点大步地走去,渐渐消失在黑夜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3月27日
作者:徐广立 毛明辉
责任编辑: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