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防大汛 保安澜
——珠江流域防御大洪水观察
 
分享到:
2022-06-29
 

  □记者 杨轶 吴怡蓉 张媛 通讯员 黄丽婷

  这是一次史上罕见的洪水“车轮战”!230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其中西江和北江先后发生6次编号洪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北江遭遇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多处水位流量超历史极值。

  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珠江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时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防住为王”,强化流域统一调度,日夜坚守、科学防控、连续作战,成功应对西江、北江、韩江7次编号洪水。

  珠江流域防住了!珠江防总和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水利战线交出了一份跨越时代、闪耀抗洪精神的珠江答卷!

  运筹帷幄 周密部署

  凡事预则立。3月16日,在汛期到来之前,水利部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就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前打响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发令枪”。

  谋定即动。珠江委在汛前便对今年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安排,编制下达2022年报汛任务书,梳理西江、北江预报难点,修编完善主要江河洪水预报方案,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准备工作,坚决打有准备之仗。

  5月以来,珠江流域连续遭遇11场强降雨过程,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历时长,累积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6月19日,珠江流域西江发生今年第4号洪水,北江发生今年第2号洪水。李国英部长深入珠江防汛一线,现场督战,在西江、北江现场指挥调度防汛工作,并先后多次连线珠江委和广东省,专题会商研究部署珠江流域洪水防御工作。

  6月21日,在与珠江委和广东省视频会商时,李国英强调,要以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北江西江干堤不决口、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不受淹为目标,细化实化各项防御措施,全力做好珠江流域洪水防范应对工作。

  一场场防汛会商接连召开,一项项工作部署迅速落实。

  6月20日12时,珠江防总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6月21日22时,珠江防总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

  珠江防总总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多次听取珠江委防汛工作汇报,深入一线指导防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珠江委防汛会商室夜夜灯火通明,珠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珠江委主任王宝恩、胥加仕等珠江委领导和防御、水情、调度人员群策群力,强化会商研判,根据降雨和洪水演进情况,逐流域、逐区域、逐河段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和风险隐患,研究制定洪水防御应对方案和防御措施。

  “西江继续科学精细调度干支流水库群拦洪削峰错峰,特别是精准调度大藤峡水利枢纽,坚决避免西江、北江洪峰遭遇”;

  “北江充分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作用,联合运用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充分发挥调控功能” ;

  “加强西江、北江大堤巡堤防守,前置防汛队伍、料物、措施,确保大堤绝对安全”;

  …………

  珠江委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进一步抓细抓实各项防御措施,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强化“四预” 赢得主动

  5月以来,面对珠江流域异常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珠江委进一步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准度”,跑出监测预警的“加速度”。

  走进珠江水利大厦15楼值班室,24小时“在线”的珠江防汛“四预”平台上,流域降雨、河道来水、水库水位等一个个数据实时跳动。值班人员通过监控雨情、水情、险情、灾情,让流域瞬息万变的汛情尽收眼底。

  “我们每天密切监视流域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加密重要江河、重点断面测报频次,珠江防总启动Ⅰ级响应期间,随时滚动更新洪水预报,全力支撑防汛决策。”珠江委水文局相关人员介绍。

  早一分预警,就多争取一分主动。珠江委充分运用防汛“四预”平台,开展“降雨—产流—汇流—演进”分析演算,实现分级分类精准化预警,共发布洪水预警33次、预警短信2万余条,为指挥调度决策、提前主动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珠江委还通过“四预”平台,紧盯流域内807座大中型水库调度运行,及时排查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原因,每日“一省一单”督促落实整改。结合强降雨落区,提前发出汛情通报,有针对性地指导地方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科学调度 错峰御洪

  工程是基础,调度是关键。水库群联合调度,犹如排兵布阵,牵一发而动全身。珠江委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判断干支流各断面洪峰出现时间,精确调度干支流水库群,用好每一座水库的库容,最大程度发挥水库群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1号启闭机,一切正常,可以开启!”6月20日15时起,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启拦洪运用,汹涌澎湃的西江洪水被牢牢“锁”在库区之内。

  “必须充分发挥西江最后一个防洪控制性枢纽大藤峡水库作用!”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在珠江委的统一调度下,大藤峡工程在保障工程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拦洪削峰,动态调整出库流量,精准控泄。截至6月23日,工程拦蓄洪水7亿立方米,精准削减了西江洪水洪峰,有效减轻西江中下游乃至珠江三角洲防洪压力。

  面对西江多次洪水过程,珠江委统筹流域全局,联调联控拦洪削峰错峰。西江龙滩、百色、天一、光照等大型水库全力拦洪,柳江落久等水库削减柳州洪峰,红水河岩滩、大化、乐滩等水库及时错柳江洪峰,郁江西津水库错黔江洪峰,桂江青狮潭等4库全力削减桂林洪水并推迟腾空下泄,错西江梧州洪峰。西江在建大藤峡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最大削峰3500立方米每秒。

  北江特大洪水来袭,珠江防总迅速启动Ⅰ级响应,珠江委连夜组织会商,分析研判北江水情、工情、灾情和洪水调度方案,及时向广东省水利厅提出北江蓄洪、滞洪、分洪调度建议方案,指导飞来峡水库、潖江蓄滞洪区运用。

  经过水库群联合调度,成功削减西江梧州站洪峰6000立方米每秒,降低水位1.8米,并将洪水出峰时间推后一天,避免西江再次发生编号洪水,有效减轻了西江下游防洪压力,避免西江、北江洪水恶劣遭遇,为北江洪水安全宣泄创造了有利条件。

  6月23日,北江石角水文站,被水库削减后的洪峰流量为1.85万立方米每秒,洪水量级被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内。滚滚洪流过境,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万家灯火辉煌,一派安然祥和之景。

  应急响应期间,珠江防总多次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强化防汛责任落实,切实做好水工程防洪调度、堤防巡查防守、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城乡防洪排涝等工作,并要求高度重视退水阶段防御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险情,切实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合力抗洪 步步为营

  防汛抗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各部门各领域,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坚持流域一盘棋。

  在水利部的领导下,珠江委充分发挥珠江防总办牵头抓总作用,多次组织广西、广东省(自治区)水利厅联合会商,共同研究洪水调度方案,汇集共克时艰、战胜灾害的强大合力。王宝恩先后赴大藤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和潖江蓄滞洪区等防汛一线。

  广西、广东省(自治区)水利厅全力开展防洪调度、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工程巡查、防汛抢险等各项工作。珠江流域气象中心、交通运输部珠航局、南方电网、广西电网等部门全力配合洪水防御和水工程调度工作,全流域齐心协力,与暴雨鏖战,和洪水过招。

  珠江委集全委之力,组派15个工作组、专家组和督查组,闻“汛”而动,逆行出征,第一时间赶赴广西、广东暴雨区内防洪重点城市、重点工程和洪水风险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洪水防御和应急抢险工作。

  各路工作组深入一线,查看各地汛情工情,协助指导地方排查处置有关险情,协同开展水库安全度汛、堤防巡查防守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多个督查组以问题为导向,直奔汛情紧急、受灾严重地区,从严从细从实开展防汛暗访,与工作组形成合力,督促地方落实落细防汛措施。

  暴雨倾盆,桥梁被淹,车辆无法通行。工作组便弃车前行、蹚水而进。每一次涉水前行、每一次现场指导、每一晚挑灯夜战,都是珠江水利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生动诠释。

  在水利部坚强领导下,在流域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联合调度,洪水量级成功被全线压减至西江、北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堤防防洪标准以内,确保了西江、北江干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安全。

  时光无言,岁月有痕。

  1915年6月,珠江流域发生“乙卯大水灾”,近100个县市受灾,水淹广州城7天7夜,死伤10万余人,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2022年6月,珠江流域接连发生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北江发生特大洪水,一波波洪水洪峰平稳过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安然无恙,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

  这是流域各地协同作战的胜利!这是水利部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胜利!这是强化“四预”措施的胜利!这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胜利!

  滔滔洪水,见证着历史的足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穿越时空,在2022年的珠江流域焕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6月29日

杨轶 吴怡蓉 张媛 黄丽婷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珠江防汛抗洪的水文力量
珠江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
北江洪峰已通过石角江段 水利部继续做好珠江洪水防御工作
不眠之夜的坚守
珠江流域北江将发生特大洪水 珠江防总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