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二十载初心不改 新时代砥砺前行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二十周年侧记
 
分享到:
2021-10-20
 

  □记者 张媛 通讯员 吴晓华

  右江,从崇山峻岭蜿蜒而下,流淌在八桂大地壮丽的山河画卷里,不断滋养着两岸百姓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在右江河谷,一座巍峨大坝耸立于两山之间,犹如雄伟的丰碑,映射出二十年来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的峥嵘岁月。

  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在兴水利惠民生的浪潮中应运而生,肩负着造福革命老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不断镌刻江河安澜、利国惠民的伟业风采。

  江河安澜 民心企盼

  面对水患,如今的右江沿岸的百姓有着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底气。

  历史的时间回拨到二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水让右江两岸饱受洪涝之苦。2001年7月,受台风“榴莲”“尤特”的双重影响,右江水位不断猛涨,出现了22.45 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9.45米。右江百色以及下游南宁、梧州等沿江城区全线失守,放眼望去一片“泽国”。据统计,1949-2001年间右江洪灾频发,较大的洪水就有9起。频繁的洪涝灾害,使本不发达的广西地区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建设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一直是当地群众乃至广西人民多年的企盼。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摆到了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大幅度增加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2001年10 月11日,在震耳欲聋的开山炮声中,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计划总工期为6年。2002年10月实现大江截流;2005年8月导流洞下闸水库蓄水;2006年7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6年12月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历经20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项工程建设都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在那段艰辛而难忘的日子里,右江水利公司和参建单位奋勇拼搏,攻坚克难,实现了主体工程9个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全部优良;89个分部工程施工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95.5%,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至此,雄坝昂首、高峡平湖,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右江峡谷冉冉升起。

  如今,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通过拦洪、削峰、错峰,科学调度,不断发挥防洪效益,累计拦蓄洪水13次,防洪效益达70亿元,大大减轻了百色市区及右江沿岸的防汛压力,有效保障了南宁市及下游的防洪安全。曾经沿江的洪水重灾区,如今已高楼林立,风景独好;曾经寥寥数只的渔船扁舟,如今满载雀跃的游人,热闹非凡;曾经静谧的江景,如今演绎着盛大的灯光秀,流光溢彩。平和秀美的安澜之江为这片红色热土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一幅幅安详欢乐、人水和谐的画卷在右江两岸徐徐展开。

  江河重器 解民忧患

  过去,右江两岸人民面临望天吃水的困境,如今的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早已化身为国之重器,以解民之忧患。

  2009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百年大旱,广西68个县、693个乡镇受灾,234万人、11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64.8万亩。受干旱影响,珠江流域降雨少,来水少,珠江河口咸潮也来得早、来势猛,枯水期水量调度面临尤为不利的形势。

  作为珠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骨干工程,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保证流域供水安全的重要使命。在关键时期,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利用可调节库容,累计向下游补水约42.85亿立方米,不仅大大缓解了郁江流域的旱情,也保障了郁江中下游沿岸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有效抑制珠江口咸潮上溯,为澳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心系广西旱情,2010年5月,他深入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认真听取旱情汛情介绍。当了解到这一工程已具备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多项功能并在这次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他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在新起点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提高广西经济发展水平。

  2010年西南大旱后,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开工建设,百色水库是百色水库灌区工程的主要水源地。灌区工程项目于2012年规划启动,2015年11月规划报告获批,2018年12月工程正式开工。

  如今,一条蜿蜒的地下长龙,穿江越岭,从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银屯副坝向下游田东各县乡镇延伸。在田东鱼梁航运枢纽两岸的各个小片灌区,一座座高位水池耸立山间,大型泵房把水送到水池,再利用管道自流输水为田间作物灌溉。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是我国丘陵地区采用管道输水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广西桂西北旱区治理重要工程,建成后惠泽近60万亩的良田,惠及10.1万人口,将对推动百色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江河秀美 民众乐业

  “蓝天白云下,家住田园里,青山绿水共为邻……”一首《家住青山下》的壮族民歌由远及近,每位盛装演唱的六丰村村民脸上无一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01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落户阳圩镇,六丰村成为了库区移民村之一。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涉及广西的右江区、田林县及云南的富宁县,移民2.7万余人。被淹没最多的当数右江区,涉及6个乡镇25个村87个自然屯及阳圩集镇,需搬迁安置3963户1.55万人。

  面对如此艰巨的移民安置任务,右江水利公司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坚持以人为本、以移民利益为重,积极稳妥安置好移民。2002年12月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7月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2016年11月,移民安置顺利验收。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才是根本。当地村民回忆起二十年前搬迁之前的老屋,无一不是土砖墙、暗房屋,有的甚至是人畜同住。而如今,走进移民新村,一条条宽阔平整的街巷,一排排极具民族特色的楼房,村屯中议事亭、教学点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移民集镇道路硬化、电气、自来水已基本普及,集镇生活垃圾处理逐步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雨污分流系统配套生活污水初步处理设施也相继建成,家住青山绿水间,人行诗情画意中的美丽乡村图景随处可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破解移民增收难题,让移民百姓从“稳得住”到“能发展、可致富”,一直以来右江水利公司不断探索新方式,开拓新渠道,不仅结合当地实际协助打造芒果、甘蔗、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业,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库区水资源,通过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技术提供等方式推广库区淡水养鱼,给移民增加致富途径,为乡村振兴铺设幸福的康庄大道。

  大潮奔涌,兴水利民。二十年砥砺奋进,二十年励精图治,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已然成为设计优秀、施工先进、质量优良、运行可靠、效益显著的优质水利工程,喜获2017~2018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020年度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度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浓缩了二十年来右江水利人不忘初心的坚守,也沉淀了二十年来右江水利人为民之心的秉持,这颗右江河谷上的璀璨明珠必将继续照亮八桂大地,铸就红色的丰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0月20日

张媛 吴晓华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珠江委抗旱“四预”平台 投入使用
珠江水利委员会六家委属单位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明确管理事权界限 提升流域治理成效
珠江委联合广东省水利厅 开展大湾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节水督查
珠江水利委员会:强化流域治理管理 当好江河湖泊代言人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