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分享到:
2023-11-04
 
  中国水利网站讯 11月4日,在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申报的四项灌溉工程遗产—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全部申遗成功。 

七门堰灌区

  七门堰是安徽省舒城县境内杭埠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距今2223年,独特的丘岗型湿地形态,串荡成渠,连塘为蓄,起到调蓄洪峰、削减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等作用。功能强大的调蓄机制,是灌溉史上极其独特的灌溉类型。 

洪泽古灌区——洪泽湖大堤现状

  洪泽古灌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境内,始建于公元199年,灌区挡水工程洪泽湖大堤的直立条式石工墙与坦坡防浪、闸坝泄洪、三合土防冲等技术,是古人治水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在用的古代最长堤坝,并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霍泉

  霍泉灌溉工程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最早记载出现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由10洞的铁栅与分水石堤组成的分水设施一直沿用至今。霍泉灌溉工程创造性提出了原始的水权制度,被称为“霍例”,沿袭使用一千余年,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白霓古堰

  白霓古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据文献记载,石枧堰至迟公元931年修建,远陂堰至迟1226年修建,两座古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多方面功能。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159项,中国已达34项。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3年11月6日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