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南水北调工程行⑹】断腕治污染 清水润民生——南水北调山东段治污补水见实效
 
分享到:
2019-12-10

  □本报山东采访组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车子沿微山湖岸边行驶,夕阳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岸边泛黄的杨树和湖中的芦苇倒映在水中,好一幅秋日美景。

  微山湖,与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合称“南四湖”,像一串蓝色明珠,镶嵌在鲁西南。作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承接了苏鲁豫皖4省32个县53条河流的汇水,被称为南水北调东线“大水缸”。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个“大水缸”因为污染严重一度被称为“酱油湖”。

  “我是土生土长的微山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前,湖水污染严重,鱼虾几乎绝迹,我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家住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常口社区的朱洋传说起过去的南四湖污染情况,仍心有余悸。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关键在水质。如果水质不达标,一切都是“白忙”。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南四湖作为山东省境内重要的调蓄水库和调水通道,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治污。

  东线治污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让一条条“酱油河”变清,把劣Ⅴ类水变成Ⅲ类,在一些发达国家要花几十年、上百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在南水北调项目中能用十几年的时间实现吗?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东线山东段治污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的全力支持下,统筹、调动各方面力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拆网箱,关停并转高污染企业,采取修建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成功将南四湖的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

  不久前,记者来到位于济宁市的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工程。该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众多污水处理工程之一,从根本上改善了老运河水质环境,确保了老运河流入南四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为南水北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湿地工程采用‘复合潜流湿地+水平潜流+表面流+稳定塘’的处理方式,通过截污导流管道引进济宁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一级A中水,经过湿地内对污水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净化后,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后排入南四湖。”太白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宏春指着湿地介绍说。

  在东线,这样的治污工程还有很多。在国家支持下,山东省充分调动全省人财物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治污手段,使得东线水质脱胎换骨,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建立了功勋,实现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在南四湖,记者直接看到的是波澜不兴的湖水,内心感受到的是山东南水北调人对水质改善的巨大决心和艰辛努力。

  “自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每逢五六月份,天气逐步转暖,南四湖中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都会出现在渠道中,闸门前常常出现‘鲤鱼跃龙门’的场景。到了冬天1月份,出水渠道中野鸭疾驰、白鸥翔集、白鹭娴立,非常热闹。”谈起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生态红利,东线山东干线济宁局二级坝泵站管理处综合科职工张俏俏激动地说。

  刀鱼和白鹭都是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物种,曾经的“酱油湖”展露眼前这般景象,充分证明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给南四湖水质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微山湖水质是一天比一天好。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信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提起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变化,朱洋传充满了喜悦。

  南水北调工程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沿线水质改善,还发挥了巨大的生态补水功效。

  2014年年初,干旱开始侵袭南四湖流域,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偏少约3成,入汛后降水偏少5成。7月31日,南四湖上级湖水位仅有32.73米,低于死水位0.27米;下级湖水位30.81米,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24米。

  南四湖告急!众多湖泊湖底裸露,水质恶化,鱼虾死亡,鸟类也逐渐飞走。山东省启动紧急预案,调引黄河水2422万立方米为南四湖上级湖应急补水,但南四湖水位急剧下降的问题仍难以解决。

  危急时刻,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巨大生态补水作用!

  山东省立即申请调用长江水。8月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向南四湖实施生态应急调水。本次调水历时20天,为南四湖下级湖应急补水8069万立方米。

  “调水后,南四湖下级湖蓄水2.17亿立方米,水位达31.24米,高于生态水位0.19米,湖面面积扩大约66平方公里,鱼虾死亡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山东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处处长周韶峰介绍。

  山东,也因此成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生态补水的重要受益者。

  2015—2016年,山东省旱情持续,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南水北调工程又一次调引长江水向南四湖上级湖和东平湖补水2亿立方米,使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为南四湖、东平湖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了南水北调山东段水质向好。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顺利完成6个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山东省调入长江水39.21亿立方米。

  11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时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发挥的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来,工程质量和水质都经受住了检验,实现了供水安全,对支撑沿线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发挥了重大作用,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壮士断腕治污染,淙淙清水润民生。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山东人民的供水生命线,也成为齐鲁大地上镶嵌的一条蓝色飘带和最美丽、最柔和的风景长廊。随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建设,这条蓝色飘带还要北延,飘向京津冀。

  (本报山东采访组成员:董自刚 王曼玉 聂生勇 岳虹 赵新 黄国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12月10日

本报山东采访组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江水北上佑华夏 天河筑梦利千秋
人民日报:千里水脉润北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 通过总体验收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9—2020年度调水工作全线启动
【南水北调工程行⑻】清水无言见真情——陕西全力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纪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