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黔中水梦今成真——写在贵州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建成向贵阳试通水之际
 
分享到:
2018-04-04

  □本报记者 王伟康

  当您登上600多年历史的贵阳城南甲秀楼,看到一江清水穿桥而过,两岸花草芬芳扑鼻,市民休闲信步往来。这一美景的出现缘于南明河的华丽变身。

  贵阳市属缺水城市,城市发展迅速,用水需求急增,进入南明河的生态水十分有限,贵阳市的母亲河长期“干渴”。2017年,贵阳市决定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平寨水库引水,将原来的阿哈水库饮用水水源进行置换出来,保障南明河生态用水。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从2010年10月开工到试通水成功,历经7年多时间的艰辛奋战,逾越一个甲子轮回的“水梦”变成现实。进入新时代,黔中大地从此焕发生机。

  2018年1月28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平寨水库开闸放水,一路向东,奔流不息,钻遂洞,跨渡桥,走渡槽,穿田野,经安顺市普定县、西秀区、镇宁县、关岭县、平坝县,黔南州长顺县,贵安新区马场镇,穿行148公里后,进入贵阳市松柏山水库,标志着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试通水成功!

  攻坚克难

  贵州的水之困,困在缺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之难,难在技术,难在经验。一路上,遇难题——攻克,再遇难题——再攻克。工程从图纸变成实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倾注了无数水利人的智慧和汗水。

  贵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岩溶十分发达,要建一个大型的长距离调水工程,谈何容易!

  “在典型的山区省和以岩溶地貌为主的复杂地理环境中建造大型水利工程,某些方面的施工难度甚至超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水利部水规总院副总工程师关志诚如此评说。

  ——水库防渗处理难度大。库区岩溶发达,漏洞到处都是,总库容10.8亿立方米的平寨水库,需要在山体里用混凝土筑一道墙,堵住山体内的洞穴。

  ——泄洪系统的抗冲消能难度大。平寨水库的泄洪系统采取地下洞室布置,设计下泄流量大,流速更是达到了30米每秒。水流的冲磨气蚀以及闸门的流激振动,对建筑物和山体破坏性非常大。

  ——高大跨渡槽建设难度大。总长148公里的干渠要“穿山越岭跨深谷”,干渠设计的坡度必须控制在二千分之一和五千分之一之间。

  …………

  许多难题书上找不到答案,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黔中水利人因地制宜,技术创新,逐个攻关。

  施工中采用了多项最新科研成果。以压实过程质量控制系统为例,每台压路机上都安装有GPS定位系统,每新铺一层石料,压路机就会按照电子地图的划分进行碾压,每层碾压10遍,监控器通过不同的颜色提示碾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称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水利工程的博物馆”亦不为过。

  在崇山峻岭间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需要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上,建造一系列大型渡槽、隧洞和倒虹管。

  干支渠总长395.62公里的输水工程,全线贯穿103座渡槽、88座隧洞、24处倒虹管、10座提水泵站以及5座反调节水库。

  各种类型的渡槽架起高渠,势如长虹,形成“水从空中过”的壮丽景观:

  最长的菜子冲渡槽全长1752米,为50米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渡槽;

  单跨200米、跨高120米的龙场渡槽,是世界第一大跨混凝土拱式渡槽;

  采用连续刚构、单跨长180米的徐家湾渡槽,设计承载能力是同类公路桥梁的3至4倍,在国内水利行业尚属首例;

  …………

  技术创新,伴随着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步步推进。

  技术背后,是成千上万黔中水利人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

  曾永军,黔中公司副经理兼水源建管部副经理。每个月在工地呆的平均天数是26天。他说:“特别想家、想亲人的时候,我总是会立即往最高的山顶跑,找最强的信号打电话。”  

  孙庆,中国水电十五局水源枢纽工程标段项目总工程师。他在活动板房外种下的桃树苗如今已有5米高,结了满满一树桃子。他在工地坚持质量管理多年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施工时一刻不敢松懈,质量就是生命线。”  

  吉亚军,负责大坝水情监测。三岔河流域发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时,自动监测站被洪水淹没。他跨过摇摇晃晃的铁索桥,用绳子系上木板,测量出桥面到水面的距离,再用桥的高度减去绳子长度,得出水位高度,依照这种“原始”方法,他每小时报一次数据。

  …………

  而今,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成功实现向贵阳通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经历。

  滋黔润民

  一座水库的兴建,改变一个地区的未来。

  六枝特区岩脚面是贵州一块响当当的特色食品品牌。岩脚面好吃的秘诀之一,是因为用岩脚镇清洌甘甜的泉水生产。然而,岩脚镇泉水靠天而降,特别是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的枯水季节,少之又少,也是遐迩闻名。因为缺水,岩脚面只能小打小闹,还时产时停。

  岩脚大畅面业有限公司经理张植富说:“缺水做不了面,上不了量,客户拴不住,市场做不大,投入的广告费等于打水漂。时间一长,合伙人也散伙了。”张植富讲起过去的事很是无奈。

  岩脚镇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山泉水,镇中心区日用水量1500吨,枯水季节只能保证800到1000吨。“现在有水了,日子就好过喽。”张植富算了一笔账,公司一天能生产30吨岩脚面,挣6000元钱,一个月能挣18万元。

  如今的岩脚镇,金星猕猴桃基地、民乐蔬菜基地与粉葛基地、中草药种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并发挥效益。基地农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万元。

  正在改变的岩脚镇,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惠及的众多地区之一。

  位于六枝经济开发区的华润六枝火电厂,将成为黔中水利工程获益最早、最大的单个工业项目。该厂2003年开始立项,先后经历了华润、中电投等多个投资主体的更迭,最终还是花落华润,总投资50亿元。华润看中的是地利和效益。六枝电厂离黔中水利枢纽水源点平寨水库仅五六公里,且处于枢纽总干渠沿线,自流供水。形象点说,伸一把瓢就可以舀到平寨水库“缸”里的水。按华润2×6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六枝电厂生产用水量,一年在1700万立方米左右。电厂投运时,乌江水已能自流直供,相比电厂建设期间从附近的阿珠水库取水,每立方米水成本至少下降0.4元,全年可节省680万元。再有,阿珠水库库容仅3380万立方米,还肩负周边城镇供水和农村数万人的饮水任务,如果仅靠阿珠水库,缺水必将导致电厂限产甚至停产。乌江水的水质优势,还将有效降低电厂的水处理成本。“乌江水,可以不经处理进入他们的冷却系统。”黔中公司总工程师张健说。

  六枝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华润电厂投产以后,形成一个煤电材产业链,它产生的煤渣、粉煤灰,经脱硫脱硝处理,成为建材厂制砖的原材料。蒋家梁表示,以华润为引领,六枝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一个煤、电、材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一切,都源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缺水同样制约着安顺市西秀区工业园的发展。区里从城市供水分一部分出来的同时,还开采地下水补充,就是这样每天也只能供水5.5万吨,仅仅能满足入驻的50家企业的生产,按规划应该每天提供14.7万吨开采地下水,随着企业的入驻,缺水会越来越严重。

  据了解,2000年以前,西秀区城区的用水,主要靠虹山水库、猫猫洞水库、杨家角水库,供水每天在5万立方米左右,还不紧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有水源已无法满足,在开采地下水的同时,远距离从普定县梭筛水库调水。多年来,由于城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地下水的坡度陡降,此外,地表生活生产污水对地下水影响非常严重,很多区域内地下水的水质已达不到安全标准。现在每年缺水达4000多万立方米。

  西秀区水务局局长吕庆介绍,黔中水来了后,规划每年给西秀区是1.13亿立方米,除把缺口补足外,还将把开采的地下水转置出来,关闭地下水开采。还要在黔中水过境60.62公里的10个乡镇,建集中式供水,把现有的吃山泉水、地窖水等供水保障率不高、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水转换出来,解决50个村寨16.5万人的安全用水。

  有了水,西秀区以更大的手笔谋划工业发展,将工业园区由原来的7.13平方公里,增至15.89平方公里,重点引进一大批制药、食品、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加工等主导的产业,以实现西秀区工业的腾飞。

  黔中公司党支部书记左中云将《天路》改编成《黔中之歌》:“清晨,我站在黔中的山岗,看见黔中水利建在我家乡。灌溉供水兼顾发电,为黔中大地带来安康。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把清洁的甘泉送往四方……”这首歌似乎代表了黔中地区百姓的心声。

  省水利厅副厅长鲁红卫介绍,2015年1月15日,《贵州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同年3月1日起施行。专门为一个水利工程立法,开贵州先河。该《条例》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工程的运行管理。

  如今,三岔河的水正欢腾跳跃,从西向东,宛如一条长长的水龙,逶迤在黔中大地,奔腾不息,滋润着各族人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4日

王伟康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四川李家岩水库工程:重进度更重质量安全
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一期二段完成围堰填筑
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投资近两成
未雨绸缪 汛来不急——河南出山店水库汛前建设掠影
一批重点工程决战汛前施工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