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浙江景宁:“五彩”河湖 唯忆江南
 
分享到:
2018-08-08

 

  □通讯员 潘珅珅 蒋硕漱

  蜿蜒的小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畲乡景宁,两岸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鹤溪的水声,唤醒了畲乡的水乡基因,照亮了畲乡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景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以水为媒,以文为魂,倾力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美丽河湖”。

  不断厚植安全底色

  安全始终是河道建设最重要的根基。多年来县水利局多措并举、综合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排水排涝、清障清淤及农村河塘整治等一批项目着力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提升水安全体系。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综合整治山塘15座、水土流失面积70余平方公里,河道50公里,建设堤防27余公里、护岸14公里,新建固河堰坝186座。通过科学统筹水利工程,景宁县主城区已形成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的防洪闭合圈,乡镇所在地等人口集聚区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县域水系综合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升级。

  逐渐回归生态本色

  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景宁县水利局着力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

  规划先行,在规划中树立起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全面优化城市水系布局,打造城市河流生态廊道。综合整治,在水生态治理中,景宁县以流域为单元,将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路、村等各要素作为载体,整合流域内水利、环保、农业、林业、交通、旅游、文化等项目,打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建立良性循环的水生态自净系统。

  转型升级,打破传统水环境综合整治概念,融入“全域旅游建设”概念,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 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旅相融合,促使水生态系统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有效增添景观亮色

  在满足了安全、生态功能以后,逐步提升河道水景观,打造城市滨水空间,以满足市民现代生活需求。

  优良水质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治水工作,景宁县实现了全域基本剿灭Ⅲ类水,Ⅰ、Ⅱ类水占比高达98.1%,2017年城市水质指数以2.41排名全省第一。

  在全域水质提升的基础上,景宁不断完善水域景观,因地制宜开展凸显地域特色的水利综合建设。通过合理布设滨水滨岸慢行道、滨水滨岸小公园、埠头、小码头、垂钓点等亲水便民配套设施,带动河道周边乡镇整体面貌提升,旅游资源受到充分挖掘。

  快速提升智慧成色

  河湖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建管并重,才能充分发挥河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景宁县结合堤防标准化创建、河湖标准化管理、河道划界等工作,全面启动“河长制”智慧化管理,率先尝试“天地一体化”“数字河道”“物业化管理”等手段推行长效治水,保障整治成效。2018年,该县还以“河权改革”为抓手,深入探索破解管护难题,为美丽河湖建设提供最一线的有效经验。

  持续拓宽富民红色

  近年来,景宁县紧跟各级部署,深入开展城乡并进、防洪生态兼顾的河湖治理理念,初步实现了水利专项建设为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提供服务的美好愿景。 

  据了解,水景观的提升对该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力。据统计,2018年1-6月份农家乐民宿游客接待数176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1428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25%。

  唯因江南“美”,方能“忆”之不休。据了解,2018-2020年,景宁县水利局规划创建13段美丽河湖,在今后的美丽河湖创建中,景宁县将充分挖掘各个水域的山水人文资源,以提高生态文化融合效益、生态旅游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河道生态修复、滨水绿道建设、亲水设施打造等,健全流域的综合服务功能,保育“山水林田湖”生命体功能,创新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全力构建我县“美丽河湖”新格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8日

潘珅珅 蒋硕漱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浙江省各级积极应对 汛情总体平稳
14号台风“摩羯”即将登陆 浙江台州安全转移104711人 渔船全部回港避风
浙江三门发令 全力做好人员梯次转移
浙江景宁:紧急部署防御“摩羯”台风工作
浙江玉环市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