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四川绵竹市:守护青山绿水 书写美丽篇章
 
分享到:
2022-01-23
 

 

 

生态水保(玫瑰谷)

  □通讯员 周韵 王勇

  蓝天白云下,九顶山绵延起伏,清澈河水如玉带环绕,农田林网纵横交织,勾勒出一幅山青水绿的动人画卷。这是四川绵竹市开展水土保持,再造秀美山水显现的新景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绵竹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探索水保+生态效益”、“水保+经济效益”、“水保+社会效益模式,实现治理与保护并举、产业与民生并进、生态与发展并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2021年,绵竹市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综合治理

  荒山披绿河水还清

  走进清平镇文家沟,只见银杏、竹柳、红枫等苗木纵横交织,山间漂浮的雾气蜿蜒其间,尽显生态魅力与活力。曾经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景象,正被青山绿水所代替,重现出生机勃勃。

  “2010年,清平镇因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文家沟遭遇了山洪袭击,让这里变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加强水土保持是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据绵竹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家沟泥石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治理难度最大的泥石流应急抢险治理工程,采用“水石分治、固底护坡、拦挡停淤、监测维护”的综合防治措施。工程自竣工以来,已经历11个水文年10多次暴雨的考验,不仅保护了生态自然,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麓棠镇三合村玫瑰谷生态清洁小流域湿地公园,繁花盛开、草木葱绿,三五游人漫步其间,怡然自得。“荒土披上了绿装,河水越来越清澈,绵竹的绿色名片越擦越亮。”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当地村民感受到了明显变化。

  治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近年来,绵竹市先后完成湿地公沟、白水河、玫瑰谷、莲花溪等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各镇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村镇景观整治,生态河道治理,通过种植经果林、水保生态林、水保观赏林,改善治理区植物多样性,增加林木观赏性,借力发展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促进小流域生态、经济健康发展。

  节水农业

  构筑立体生态防护体系

  一滴水里见民生,汩汩清流润民心。近年来,绵竹市把水土流失治理的着力点放在了产业促进上,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在华盛农业九龙猕猴桃种植基地,徐兴柱一边忙着查看果苗长势,一边指导工人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水肥一体化操作。他介绍,基地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改造,铺设微喷管管道10余万米,不仅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还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这是大柏林村昔日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随处可见村民生产作业的忙碌场景。

  “过去农田灌水不便,农用机械进不来,收成基本看老天。现在新建了机耕道和沟渠,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节约了灌溉用水,村民种地轻松又省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植大户刘洪扩大了种植规模,现在他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绵竹市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改善农业用水条件,减少水土流失。截至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62万亩,包括新建和整治田间灌、排渠道188.088千米,新建、整治田间道路96.272千米,高效节水灌溉0.41万亩,田型调整1.4468万亩,土壤改良3.87万亩。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大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培育了玫瑰、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推出“画境绵竹”12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多个村荣获国、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水土保持治理区域居民年均增收达3600元/人。

  执法宣传

  水土保持深入人心

  日前,绵竹市九龙镇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工作人员通过发放资料,宣传法律法规,现场号召大家参与到水土保持行动中来。

  为增强全社会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意识,绵竹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科技“三下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在车站、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累计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将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培训列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定期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宣讲;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创作了以绵竹年画为载体的水土保持宣传作品,创新宣传方式,切实提升宣传深度,形成了全民参与、支持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

  2021年9月,绵竹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在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某企业建设项目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擅自开工建设,随即对其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限期整改。

  保一方水土,加强监督执法,防止人为水土流失是关键。近年来,绵竹市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水保执法队伍职业素养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对未落实水保方案措施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并按照已下达的督查意见书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后续跟踪检查,严格控制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水土流失,启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逐一对遥感监管发现的“未批先建”生产建设项目发出整改通知书,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行为。

  悠悠绵竹,因山而美,因水而灵。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绵竹市将继续大手笔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1月23日

周韵 王勇
见习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四川通江县:生态公园春景美
四川通江县:清理河道垃圾 保护水生态环境
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
蓄水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41亿立方米 四川有效保障春灌水源
《四川省水资源条例》7月1日施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