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陕西
 
 
 
还一渠清水给群众
——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借势河长制下茬整治灌区“三乱”顽疾
 
分享到:
2018-04-02

  

  治理后的宝鸡峡北干渠

  □记者 刘艳芹

  “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推动灌区“三乱”(乱搭建、乱排倒、乱挖伤)治理,不仅可使灌区水质持续提升、水效持续增强,水工程良性运行,还可使灌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还一渠清水给群众,让所有渠系水变成干净水、生态水。”在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帝王管理站北干渠,望着渠道里欢快流淌的汩汩清水,宝鸡峡咸阳总站副站长柏剑说。

  从2017年9初月开始,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借助全国全省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的东风,针对部分渠段“三乱”现象屡禁不止的状况,依法依规,集中下茬,铁腕发力、重拳整治,全年封堵排污口345处,灌区四座水库水质经取样检测,均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为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发展迈出可喜的一步。

  “三乱”整治刻不容缓

  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灌区设施灌溉面积2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4万亩,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市(区)14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任务,是全省最大灌区,也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灌区有引水枢纽2处;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3.3亿立方米;总干、干渠、支渠、退水渠共107条,总长度1161公里;各类骨干建筑物5107座;抽水泵站22座,总装机84台套26921千瓦,总抽水能力93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113万亩;水电站4座,机组11台套,装机3.27万千瓦。属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输水、大型建筑物多的灌排体系。

  灌区自70年代建成投运以来,彻底结束了渭北地区干旱少雨、靠天吃饭的苍凉历史。改善了受益区农业生产条件,使粮食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750公斤,复种指数由115%提高到170%;保障了全省粮食安全,40多年来累计引水400多亿立方米,灌区增收500多亿元,净增粮食4000万吨,成为全省重要的粮油果蔬基地和名副其实的“三秦第一大粮仓”;灌区的六座水库既发挥了滞洪削峰、分流泄洪作用,又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降低了渭河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保证了灌区农灌用水;灌区多年大面积植被绿化,不仅涵养丰富了地下水水源,为灌区人畜饮水安全、工业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对全省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及城市化建设加快,沿线群众、经营户及有关企业向渠道、水库等水工程乱排污水、倾倒垃圾等不良现象,“三乱”及损毁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宝鸡峡灌区发生多起因渠堤取土挖伤,诱发工程运行不安全事故,社会影响极坏,严重危及水工程安全运行。

  “沿渠新建的城镇和厂矿企业只考虑吃水问题,不考虑排放问题,一度把渠道当成排污渠。近些年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灌区,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还群众一渠绿水、一渠清水,而要保证这一渠绿水常清,就不允许任何企业、任何个人向渠道内排放污水,对水利设施和水源水质进行破坏侵害。”宝鸡峡管理局局长助理杨玉田一语道出“三乱”治理的目的。

  “三乱”整治乘势而为

  “从2015年开始,我局就针对灌区三乱“现象”做了大量整治工作,但由于仅靠水利一家管护势单力薄,因而致使部分渠段”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制约了”河长制“全面推行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质效。”宝鸡峡管理局水政科科长杨磊说。

  2017年,借着全国“河长制”的东风,宝鸡峡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大力开展灌区“三乱”治理,以保护工程设施、防治水源污染、修复渠道肌体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管理局、总站、管理站三级“河长制巡护责任机制”,积极与辖区市、县、乡“河长办”对接,从当地实际出发,实行一渠一策、一段一策。各部门协同合作、群防群治,持续加大灌区“乱挖伤、乱搭建、乱排倒”顽疾治理。经过不懈努力,全年封堵排污口345处,有效遏制了“三乱”行为,灌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西咸水务公司对灌区四座水库水质取样检测,均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

  阳春三月,来到正在春灌的宝鸡峡帝王管理站,一渠碧水正缓缓流淌,映出春天的胜景。帝王管理站站长李会文介绍说,从2017年6月开始,他们就提前着手“三乱”治理的准备工作,对北干渠所有排污口进行拍照取证、登记造册,10月起,由总站机关、帝王管理站、红旗管理站、咸阳总站水政大队形成合力,与地方街道、社区、综合执法、环保、河长办等部门沟通协调,联合执法,分轻重缓急、先企业后个人对沿渠排污口进行集中整治、大力封堵。到12月底,沿线182处排污口共封堵160处,其余排污口均已签订限期整改协议。

  据了解,“三乱”治理中,宝鸡峡管理局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强力整治。创新推进灌区河库管理改革,由管理局统筹,各总站负总责,各管理站实施,构建总站是“三乱”治理责任主体、总站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的层级负责模式。紧扣省水利厅加强督促跟进评价问责视频会议精神,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追责问责制度,对“三乱”治理措施硬,效果突出的单位,管理局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无明显进展的单位发督办单,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约谈和追责处理;坚持整治与宣传并行。召开全局“三乱”治理现场办公会,把对“三乱”治理的认识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切实增强全员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宣传车、条幅标语、宣传栏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从道德、法制、科学层面宣传引导公众形成“渠道倒垃圾、排污水可耻,爱护水利工程设施光荣“的思想观念。同时,鼓励灌区群众举报“三乱”行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渠库治理和保护,形成全民管理、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确保灌区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建立健全台账,详细标明问题渠道隐患所在具体位置(桩号)、程度和类别等主体信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方案,采用先主干后全面,先易后难,先企业后私人的方式对各级渠道排污口进行取缔,逐处逐项限时完成整治;堵疏结合,奖惩并举。建立了专项资金保障渠道,以奖代补,加强执法过程痕迹管理。六个总站制定限期治理时限,与排污单位签订限期整改承诺书。对渠道内发现的排污口一律采取深挖破管、源头截污、灌浆填充、包头封堵的方式,发现一处,封堵一处,整治一处。并安排巡护员昼夜进行巡查,以防人为破坏。

  “三乱”整治长效联动

  “由于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灌区管辖范围内排污设施匮乏,有的企业将污水排放最远要接到10公里外的城市雨污管网,成本太大,导致已封堵的排污口接连遭到破坏,重又出现偷排偷倒现象。为此,我们今年又立即组织力量对17处人为破坏的排污口进行二次封堵,同时向相关社区街办告知情况,对偷排破坏的单位、个人提出严正警告,加大渠道巡查力度预防反弹。”杨磊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道出了兴平马嵬驿经典的战事演绎,而马嵬驿也因为曾经广为人知的故事而成为今日的旅游胜地。马嵬驿段的“三乱”,如此处的热闹繁华一样繁盛,屡禁不止,在宝鸡峡灌区,成为一块又臭又硬又难啃的硬骨头。属于治理三乱的重中之重。

  马嵬驿段的灌区管理站兴平站,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专门安排人员24小时在渠道不间断巡查看守。同时实行丁字形管护,干渠支渠由单位职工管护,斗渠分渠由群众管护,形成干群联合、纵横交错的巡查网,确保无死角,无遗漏。

  位于陕西“小深圳”的咸阳总站,通过与秦汉新城河长办沟通联系,将雨污排放纳入秦汉新城河长制,在渠道沿线设立36面公示牌,将北干渠纳入每月定期巡查范围,确保渠道内无乱排乱倒现象发生,从而形成整治合力、水政联手、持续推进的长效联运机制,共同打造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为还一渠清水给群众,使所有渠系的水变成生态水、清洁水、干净水,宝鸡峡灌区将借助“河长制”“湖长制"之东风,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力,众志成城治“三乱”,坚决打赢灌区水源保护与水质提升攻坚战,实现灌区工程管理规范化,水源水质标准稳步攀升,为灌区工农业丰产及城市发展提供安全达标水源,建设现代化灌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4月2日

刘艳芹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陕西:《商洛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陕西:让惜水节水成为社会共识
陕西汉阴县开展2018年首季河长制工作督查
陕西省商洛市水利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如火如荼
陕西省水利厅召开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工作推进视频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