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山东临沂: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的“河东”实践
 
分享到:
2021-11-16
 

   

  物业公司管护人员开展日常管护

   

  玉白河滨水植物彩带花团锦簇

  记者 赵新 通讯员 张晓冬 周颖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结合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将“物业管理”引入水利工程管护,趟出一条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水利工程管护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树立问题导向,找准管理“短板”
  河东区西倚沂河、东临沭河、中有汤河纵贯南北,辖区内有大小河流28条,先后建成21座橡胶坝、2座小型水库、4个大中型灌渠及沂沭河、汤河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12亿元,建设了汤河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等43项重点工程,全区现代水网体系日趋完善、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民生水利惠及大众。
  但是,随着投资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特别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后,河东区水务部门进一步梳理出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力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责任落实不清、设施管护不力四大“症状”。从人员力量看,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由于职能划转,有20名专业技术人员划转到环保、农业、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部门,新成立的区水利工程保障中心,人员从原有的121人缩减到54人,闸坝、泵站等一线管护人员得不到补充。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的相关规定,全区水利工程至少需要配备596名工作人员,现有人员数量与标准要求差距较大。区水利工程保障中心在编人员54名,其中50周岁以上16人,45周岁以上20人,40周岁以上14人,30周岁以上4人,无30岁以下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50%以上是转业安置军人,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技能不强,不能适应信息化、标准化管理要求,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管理上看,全区现有的2座小型水库,主体责任为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区财政每年拨付维护资金近20万元,属地街道无专职人员,仅汛期派人值守,日常维护不到位。河长制实行5年来,全区配备各级河长505名,每年巡河近3万次,发现问题上百条,因无专业队伍,打捞、清扫垃圾全靠雇用农民工,未能建立日常维护的长效机制。而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点多面广,位置偏远等特点,因管理人员数量限制,多数水利设施达不到24小时驻守的要求,人为损毁现象时有发生。每年汛期前都要进行集中维修,年维护资金100万元以上,造成资金浪费。同时,因水利设施得不到定期专业养护,致使设备老化严重,设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存在安全隐患。
  坚持“软硬”结合,试水物业化改革
  近年来,河东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工作思路,将“物业管理”引入水利工程管护。一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和程序规范等“软”措施,为物业化改革“立规矩”。区政府出台《河东区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制定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使各类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有了基本依据。同时,编制了《水库、河道等两类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手册》,进一步确定了水利工程实施物业化管理的范围、方式、条件及要求,明确了政府监督、主管单位和物业企业的责任,为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撑。程序规范到位。以规范化为导向,积极开展运维企业资质认定,引进、培育5家获得相关资质企业。严格程序,阳光招标,把好“进口关”,确保中标企业有资质、有能力承担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工作。目前,全区除2个灌区水闸外,2座小型水库、21座大型闸坝以及汤河、玉白河、解白河3条河流通过公开招标,由东蒙水利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杰源水利有限公司、洪安水利有限公司3家中标企业维护运行,物业化率达81%。同时,对中标企业从事泵站运行、闸门操作、堤防维护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参训率100%,持证上岗率100%。
  另一方面,强化资金投入和考核问责“硬”支撑,为物业化改革“奠基础”。首先是有钱办事。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政策,出台了《水利工程物业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定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等方面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明确区水务局负责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和申报工作。2020年,区财政列支预算资金130万元。2021年,区财政列支预算资金237万元,用于支持水利工程物业化管护改革试点工作。再是就监督考核“动真”。区水务局以考核为主抓手,出台了《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工作考核细则》,确保实施托管的水利工程有人管、管的好、可推广。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工程运行管护情况,全面打好检查、督导、考核“组合拳”。检查考核情况量化打分,得分与企业的收益挂钩、与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挂钩。对得分连续两年不合格,或者出现重大失误的,直接终止合同,畅通“出口关”,推动物业公司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通过物业化改革,水利工程管护逐渐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一是明晰压实了管理主体责任。辖区内实施物业化管理的水利工程都由第三方常年安排人员专门管护,日常巡查、安全观测、绿化保洁、管理操作、维修养护等工作由企业具体实施,实现了管护主体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显著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改变了“新建一项工程、建立一个机构、组建一支队伍”传统模式,有效控制了财政供养人员数量、降低工程运行管理成本。以原经开区划转的9座闸坝为例,按照相关标准,至少需配备14-18名事业编制人员。实施物业化管理后,实现事业编制人员零增长,维护运行经费由100万元/年下降到23万元/年。
  三是有效提升了管理维护水平。3家物业公司从系统性提升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角度出发,全部组建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比85%,中级职称以上人员32人。累计投资48万元,陆续投入建设自动监测、视频监视、远程自动控制等系统,补齐了人力管护“短板”。
  四是持续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随着水利工程实行物业化管理,实现了闸坝运行规范安全,设备养护专业高效,水量调配科学合理,水生态保护长态长效。全区国控、省控重点河流全部达到IV类以上水质,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60%以上。沂河成功创建国家级美丽示范河湖、玉白河和汤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初步形成水系完整、水流通畅、水质优良的现代水生态格局。
  五是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物业化改革在初始水权配置、定额管理、水量分配、节水灌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提升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近两年亩均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河东区供销社借助便捷的用水条件,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流转土地30000余亩,成立9处供销农场,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实现群众、集体、公司的多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动力。
  “下一步,河东区水务局将总结经验,持续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走畅走好,合理划定政府责任与市场责任,做到市场培育与行业监管两手发力, 财政投入与监督考核双向保障,经验推广与政策修订同步推进,进一步探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更好推进物业化管理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及时总结提炼可操作、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广应用。”河东区水务局局长陈学涛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21年11月16日
赵新 张晓冬 周颖
责任编辑:孟京
相关新闻
 
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闭环式管理”见实效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以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为契机
山东:新发布10项用水定额地方标准
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打造“431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