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宁夏西干渠:数字水利“扎根开花”
 
分享到:
2021-09-29
 
  □记者 孟砚岷

  眼下,贺兰山东麓稻田金黄、葡萄飘香。经过信息化改造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干渠,经受住了严峻旱情的考验。 

  作为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唯一可靠水源,西干渠承担着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连湖、闽宁镇,以及银川园林场、贺兰山农牧场等地的灌溉任务。 

  建成通水60年来,西干渠经过不断扩整、加宽、改造和加固,已全面“升级换代”。随着信息化改造实施,渠系可以实现精确配水、精准输水、按需供水,为保障灌区农作物供水和产业发展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动脉再升级 

  1959年11月,5万名建设者发出“凿渠引进黄河水,定叫荒滩变良田”的铮铮誓言,靠着一锤一钎一锹还有双手,苦干实干。 

  1960年5月10日,西干渠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同年10月,西干渠二期工程开挖,10万民工参战,于1961年5月竣工,建成了全长112.7公里的西干渠,横贯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等县区8个国营农场、11个乡镇。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工程声势之大、建成速度之快,堪称宁夏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自此,潺潺黄河水沿着西干渠流向贺兰山间的每一寸土地。 

  2019年深秋,宁夏现代生态灌区“主动脉”西干渠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改造。2020年10月28日11时16分,西干渠进水闸徐徐上升,浩浩黄河水奔涌而出,改造后的西干渠经受了冬灌的第一次考验:集中解决高地等灌溉难点,重点保障贺兰山东麓葡萄、经果林适时灌水以及湖泊生态补水。 

  “升级换代”后的西干渠,渠道砌护率达100%,由测控一体化闸门、远程控制大闸及视频安防系统构成的远程自动化管控集成体系实现全覆盖,3座抗旱应急泵站实现远程控制与数据在线监测,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 

  数字治水新样板 

  依托远程自动化管控系统,值班调度人员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控制26个直开口闸门。过去,值班人员骑上摩托车,经过9公里的土路颠簸,来到责任斗口观测水位,再用大铁扳手开关闸门,一番操作下来,最少半个小时。 

  可喜变化的背后,是宁夏对数字治水的持续探索。如今,一大批国内和国际领先的科技研究、技术转化和产业孵化,在西干渠“扎根开花”。  

  今年6月18日,科研团队在西干渠宁化节制闸至平吉堡节制闸进行了水联网级联调联动全渠道控制试验,通过西干渠业务应用系统中的计划用水数据,自动生成调度指令,参与运行的11座支斗口及干渠2座节制闸根据干渠水位变化实时调节闸门开度,实现了各支斗口与节制闸闸门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的联调联控,实现了按既定用水计划精准配水。 

  此外,西干渠与河海大学联合开展“渠道扬水泵站智能量水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安装泵站智能量水设施56套,实现了泵站用水监测实时化、用水调度科学化的目标;开发建设BIM模型,以数字高程模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工程设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多维和多种数据融合技术以及三维仿真技术,实现工程空间维度的宏观与局部、管理维度的概化与精细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服务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 

  西干渠数字治水的成功实践,成为宁夏百万亩级水联网建设的鲜活样板,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先行区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 

  自动管水新探索 

  渠道全断面砌护、蓄水池从5座增加到9座、高效节水一体化综合技术应用推广,让平吉堡4.9亩灌区成为优质高产示范区,夏秋灌用水从5000万立方米下降到3800万立方米。 

  “以前灌溉紧张的时候,就知道向管理处要水、争水,现在主要精力放在新品种引进、实验上。”宁夏农垦集团平吉堡农场农业生产发展部经理鲍永军说。 

  从全渠道人工管水向自动化管水的转变,提高了输水效率,化解了供水矛盾。“渠道改造后,输水效率提高了7到8天,加上科学调度,西干渠居然还匀出水量支援第二农场渠,这是西干渠投运60年来头一回。”西干渠管理处灌溉管理科科长马军说。险段渗漏、塌陷、裂缝、管涌等险情基本消除,供水矛盾多发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作为宁夏自流灌区供水矛盾最为突出的干渠之一,西干渠迎来了灌溉高峰期。 

  西干渠管理处探索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系统治水,推动水利工作由传统向现代水治理体系转变。如今,工作环境焕然一新;技术骨干学习培训忙“充电”;业务综合应用系统上线,所段合并提上工作日程……西干渠正蓄势待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水利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9月29日
孟砚岷
见习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宁夏3县(区)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宁夏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采取多种形式 掀起学习热潮
大禹节水 让灌区插上“智慧”的翅膀
宁夏打造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示范样板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