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湖北有序应对伏旱
 
分享到:
2014-08-05
 

  □ 本站通讯员 孙又欣 李凯

  近日,湖北省防办派工作组赴重旱区查灾核灾,综合各旱区上报情况分析显示:当前湖北伏旱发展较快、危害较重,应对工作有序进行。

  千湖之省面临缺水威胁

  湖北历为江河“洪水走廊”,号称“千湖之省”,但出梅与副高稳定控制的对应关系,决定了易发高温伏旱。当前正面临着缺水少雨的严重威胁,今年伏旱有四个特点。

  降雨持续偏少。今年以来湖北降雨偏少,其中6月以来少2成,特别是降雨集中时段的梅雨期,少3成,14个市州少3至5成,老旱区襄阳襄州、枣阳,随州随县3县市梅雨量仅59至95毫米,少5至7成;“水袋子”的天门、仙桃、潜江三市鲜有暴雨。

  水源不足突现。除咸宁、黄石、鄂州、武汉、荆州、恩施等市州蓄水稍好外,其他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水源不足。五年旱的襄阳、随州、孝感、荆门4市蓄水少3至5成。252座小型水库、8.2万口塘堰干涸,1135条山沟河溪断流。漳河等3座大型水库和1019座中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一度汉江襄阳宜城至天门岳口水位历史同期最低,仙桃站流量历史最少;东荆河几近断流,大部分中小河流水位低,引提之难史所罕见。

  晴热高温笼罩。7月18日出梅后,缺水少雨与晴热高温叠加,形成干旱风险叠加。全省大部维持晴热高温已达半月之久,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黄色、橙色预警。鄂西北最高气温达41度以上,武汉市最高气温突破39度。气象指数监测,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宜昌东部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旱情发展较快。晴热高温土壤蒸发量加大,旱情发展较快,“卡脖子”旱危害较重。截至8月4日,襄阳、荆门、孝感、随州、十堰、宜昌、仙桃、天门、潜江、荆州、黄冈等11市的45个县市区785.2万亩农田受旱,重旱156.1万亩,65.4万人、12.8万头大牲畜饮水难,其中枣阳、大悟、潜江城关17.5万人。农田受旱面积比一周前翻番。

  决战决胜攻坚高温伏旱

  今年以来缺水少雨与晴热高温叠加,增加了干旱风险和抗旱难度。旱区和有关部门提早谋划抗旱,在省防指指挥下,打响了决战决胜攻坚战。

  研判分析安排。省防办组织6次会商,将洪水作为资源管理,既防止水伤人,又安全增蓄雨洪;派出工作组赴旱区调研,多次下发抗御高温伏旱通知;针对汉江中下游缺水问题,两次请示长江防总加大丹江口水库泄量,先后解决了天门、潜江、仙桃用水难题,中下游提引困难,缓解了80万亩农田和20万人缺水之忧。重旱的襄阳、随州、荆门等16个市县启动抗旱三级或四级应急响应。荆门、孝感、襄阳、随州、仙桃等市党政领导或主持联席会、会商会部署,216位市县级领导分赴一线指挥抗旱减灾。

  安全增蓄雨洪。梅雨期全省安全增蓄17.8亿立方米,死水位以下水库减少190座。长江、汉江沿线的荆州、天门、潜江、仙桃等市开启骨干涵闸,高峰时由3座增至6座抢引过境客水,梅雨期间累计引水2.5亿立方米,以补湖补库补渠,为主动防旱抗旱提供水源支撑。7月23日,重点对樊口泵站实行调度,在湖水位下降、当地防办请求关机、考虑到湖区无明显降雨等因素,关机停排,增蓄湖泊尾水3.5亿立方米。安全增蓄雨洪的措施,,化解了部分缺水风险。

  临时架机提水。襄阳市在丹江口水库临时架设泵机30台提水1.3亿立方米,保障了40万人饮水和5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枣阳市石台寺临时架机5台提水1600万立方米,满足灌区20多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和沿线10万居民生活饮水;启动三级提水确保城区30万居民生活用水。钟祥市在低于死水位3米的温峡水库,架机35台提水3000万立方米,保障了20万亩农田灌溉。荆门市决定在35年后再度实施漳河水库提水方案。该库为湖北水利部门管理的最大水库,灌区面积200多万亩,全省第一,在跌入死水位后,按照荆门市应急提水方案,省防办驰援15台变电柜、当地架机93台,于8月4日陆续开机,提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有望解决50万亩农田用水。

  实施应急补水。应城市从高关、郑家河水库紧急调水1600万立方米,通过泵站提水补充县河,满足近10万亩农田用水需要。随县新街镇供水的刘家河断流,投资安装引水管道1.1万米,实施黑屋湾水库引水工程,有望近日解决2.3万人饮水难。枣阳市投资1600万元改造水厂供水设施,打机井满足资山、王城集镇及周边群众用水。襄州区投入2000万元,解决201口机井、泵站电力配套问题。潜江市为保障城区正常供水,在汉江马湖滩架机抽水及疏挖东荆河。

  开展抗旱服务。各级防指调集65支抗旱服务队,出动人员2300人次,携带机具设备1980台套,开展拉水送水、临时架机提水、流动灌溉等抗旱服务,抗灌农田152.6万亩,解决18.1万人饮水困难。襄阳市队为实施引丹架机主力军,队员坚守一线达三个月。枣阳市队新建泵站16座、改造维修泵站24座、打机井132眼。宜城市队通过打围堰提水至荣河泵站前池二级提水。抗旱服务队已成为山丘岗地和水利死角克难攻坚的骨干力量。

  此外,省防指成员单位启动应急机制。气象、水文部门适时发布高温、河流干旱预警。民政部门实行日报制度协助解决救灾。农业部门加派工作组指导作物抗灾。财政部门提交特大抗旱经费安排计划。电油部门加强调度和供应保证攻坚需求。纸质声像媒体跟进把握抗旱舆论导向。

  强力组织领导、应急措施到位和部门联动,为抗伏旱提供了正能量。旱区参加抗旱田管的干部群众31万人,各地累计投入9.6亿元、设备1.8万台套,开启1862座水库放水、泵站3845处提水、沿江涵闸32座引水、机电井8117眼、出动拉水送水车3600辆次,提供抗旱用水36.5亿立方米。通过组织人力抗旱和水利工程抗旱,旱区已抗灌农田612万亩,解决人饮困难57.3万、大牲畜饮水困难11万头,分别占总数的78%、88%、86%。

  持续抗旱力夺全面胜利

  夏伏之际正值湖北中稻孕穗、玉米等旱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全省维持晴热少雨。随着抗旱用水增加,缺水矛盾将更为突出,高温伏旱将蔓延扩展,还可能发生伏秋连旱。8月3日,省委书记李鸿忠专程到缺水较为严重的仙桃市现场办公,强调要牢固树立“高价买粮”的思路,抢抓时间,不惜代价,多措并举,抗旱保丰收。向全省发出了持续抗旱,力夺全胜的动员令。省防办于8月4日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将抗伏旱作为水利厅当前中心工作,由7位厅级干部分工负责,协助解决重旱区具体问题。

  加强分类指导。水源丰沛的地方,全抗全保,以丰补欠,保证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水源一般或较差的地方,万无一失保人饮、竭尽全力保灌溉、千方百计保生态;少数水源严重短缺的地方,首保人饮安全和口粮安全,适时开展改种补种,力争减少损失。要求各地认真分析水源供需矛盾,顺时应势,分片确定当地抗伏旱工作原则,努力实现人饮安全、粮食连丰、农民增收、生态危害减轻的总体目标。

  加强开源节流。前期降雨相对多的地方,根据天气预报和缺水少雨的趋势,结合人饮、灌溉需求,实施控泄降低水位,将无效弃水变为有用水。缺水少雨严重的地方,加派人手,找山泉和地下水,聚凼水,拦河筑坝,开辟新水源;抢抓江河可引时机,补水灌溉。基层水管单位加密巡查,堵住跑冒滴漏。动员全社会节约用水,城区用水难的地方严格限制高耗用水。

  加强优化配水。督促基层水管单位掌握当地蓄水现状,测算抗旱用水需求,细化水量分配计划,针对性采取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以及河湖联调、湖库联调等综合性措施,保证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最大化,干旱危害最小化。根据当地防汛抗旱减灾需求,实施好跨行政区域、跨流域的长距离安全调水,前做好水量分配、调水时间的计划,科学调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优化配置。

  加强应急管理。严格值守制度,全程掌握旱灾、缺水调度情况。转发气象、水文部门高温、河流干旱预警,为决策提供依据。及时上报和公开旱情和抗旱信息,为决策指挥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供基础保障。加密会商研判,根据旱情趋重发生的分析,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抗旱行政责任人进岗到位,加强领导,将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综合防控的各项抗旱措施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8月5日

孙又欣 李凯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农村供水越来越有“数”
《关于加强新时代湖北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湖北如期完成2023年河湖遥感图斑核查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案例入选全省河湖长制“十大典型案例”
湖北房县:抗旱保苗忙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