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广西推进漓江治理保护观察
 
分享到:
2021-12-08
 
  □记者 洪安娜 通讯员 李恒昌 文飞
  一条江,与一座城休戚相关。
  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很难不被眼前的漓江美景震撼。青山叠嶂,竹影婆娑,一湾碧水盘绕峰峦之间,一叶竹筏摇曳漓江之上,这是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的“黄布倒影”。“这里就是20元人民币里的风景,我们要让它一直保持照片里的样子,不能随意变了美丽的模样。”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发展处副处长汤建伟说。
  “漓江是属于广西人民的,也属于全国人民,也属于全世界人民,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要很好地呵护它。”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桂林考察漓江时提出明确要求。
  殷殷嘱托,是期许,更是鼓励和鞭策。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桂林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漓江生态环境改善。近期,“桂林市全力促进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守护漓江最亮丽的底色,广西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构建呵护漓江的责任主体
  “您多久巡一次河?”
  “不管是每天早上固定巡河还是出门办事,只要从河边经过,我都关注着这段河。”在阳朔县鸡窝渡村,河长徐文通说。
  呵护漓江良好生态,离不开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巡河到位。而信息化手段,让河长巡河变得更简单高效。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河湖管理处采砂科科长周薇拿着手机介绍:“现在巡河可以使用广西河湖长App(应用程序),巡河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拍照上传,由河长办及时转至主管部门组织整改。”据悉,自2017年以来,桂江干流(含漓江)五级河长共开展巡河25 751次,发现问题682个,并全部整改到位。
  每年10月至3月是漓江枯水期。以前,漓江曾因水量季节差异明显面临“枯水期看石头”的窘境。桂林市投入60多亿元,在漓江上游建设防洪及生态补水枢纽工程。斧子口、小溶江、川江3座水库建成后,从2017年年底开始与青狮潭、思安江等水库联合向漓江补水,发挥水库调节、自然补充、联合配置水资源作用,探索出了水量统一调节调度的“桂林经验”。
  “现在每天统计流量数据,今天漓江的流量是122立方米每秒。在实行补水工作以前,到了枯水期,漓江主干道是没有办法走执法艇的。补水后,保证一年四季漓江水量都能达到通航标准,满足旅游需求。”桂林市水利局河长科负责人文春龙说。
  每年漓江进入枯水期,水利部门积极做好年度补水计划方案,加强补水实施水情监测工作,确保漓江补水质量和效果。桂林还创新举措,在漓江城市段下游开展常态化壅水科学试验,有效解决了枯水期生态景观、防洪及通航问题,提高了漓江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漓江虽美,但过去也出现过“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
  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差……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一度严峻。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河湖管护攻坚战,把“四乱”问题清理整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来抓,关停漓江流域所有的采石场。此外,投入近百亿元,依法取缔伏龙洲等“一江四岛”(即漓江、伏龙洲、蚂蟥洲、南洲、大洲)上严重的水体污染源,全面推进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同时,在漓江干流及部分支流实行全面禁采,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捣毁漓江流域全部非法采砂点。
  2019年桂林市成功入选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1年1月—10月,国家断面水环境质量桂林市排名全国第三,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漓江干流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责任的落实、扎实的付出。
  凝聚综合治理的部门合力     
  漓江全长214公里,其中流经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长度达100公里,流域涉及4个县6个城区28个乡(镇、街道)151个村(居)委,沿岸居住有壮、瑶、回、苗、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漓江治理保护,曾经面临多部门各自为政、管理不成体系等问题。
  广西和桂林市认识到,要形成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才能更加科学地保护漓江。桂林市委市政府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为思路,整合资源,2013年4月开始漓江管理体制改革。
  挂牌成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确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市、县(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和综合执法体系……漓江由“九龙管水”变为“统一领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利用、管理”……前往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路上,一个个指示牌十分醒目。在管委会二楼办公室的信息化大屏幕上,可以查看各个码头实时情况、当日人流量、漓江断面水情等统计信息,便于及时发现各类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重拳治乱、全力治水、综合治山、改革治本’的‘四治’工程,使得‘四乱’问题在漓江基本绝迹,也让漓江焕发了‘青春态’,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漓管委副主任秦荣军介绍。
  王志铖是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教导员,他和同事们负责“四乱一脏”(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脏)问题的日常执法。在执法过程中曾被非法排筏人员推入河中,也曾遭到过威胁恐吓,但他们从未妥协。对他们来说,保护好漓江的绿水青山,是他们的使命与骄傲。
  既要依法行政、从严执法,也要依靠群众、心系群众。考虑到住家船餐饮业主上岸以后的生计问题,王志铖帮忙协调,安排他们开排筏、解决日常生计。“只有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乱象的同时,积极做好疏导工作,让沿岸的群众过上好生活,漓江的保护才能够标本兼治。保护好漓江,不仅要依靠执法者,更要依托漓江沿岸的老百姓。”王志铖经常这么说。
  据统计,5年来,王志铖所在的综合执法支队共开展“四乱一脏”整治3 250余次,拆除违规宣传广告牌560余块,清理上岸排筏4 000多张,拆解清理“三无”、餐饮、住家等船舶400余艘。
  桂林还建立了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纪检监察执纪协同问责机制。自2016年最高检察院开始执行公益诉讼职责以来,桂林市检察院依托“河长+检察长”机制,细化了25条具体指导意见,强化案件线索移送与办理、信息共享、调查取证等方面的协作,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与河长办的协调配合能力,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5月13日,桂林市漓江边,七星区法院在搭建的临时法庭开展漓江生态保护巡回审判。被告人梁某因电鱼被警方抓获,其行为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梁某被责令购买价值2 000元的鱼苗在漓江放生。
  “效果最好的是现场审判,健康优美的漓江环境和破坏漓江的恶劣行为形成强烈对比,也对旁听者产生以案说法的效果。创新判罚,违法者进行增殖放流等生态补偿,与经济处罚相比,既能警示惩戒,还能改善生态。”七星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海峰说。
  “在桂林,大家的共识就是,漓江就是桂林人民的一切,没有漓江的美景,就没有桂林的高质量发展。虽然已年过五旬,但我感觉又找到了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那就是为守护漓江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黎应华笑着说。
  共享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
  在桂林,人们悉心守护漓江生态,而漓江,也给沿江群众不断带来生态红利——农家乐、民宿、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以阳朔县为例,2020年县里漓江沿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16万元,比广西农村居民高了近6 800元。漓江流域群众端上了生态旅游的“金饭碗”,促进了民族团结繁荣。“我们村现在基本靠民宿业发展,基本每家都有房屋出租收入。这两年收入确实越来越好。”鸡窝渡村村主任说。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还在阳朔县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鸡窝渡村也是受益村。项目实施后,水清岸绿的乡村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遇龙河蜿蜒流过古朴的村庄,两岸的翠竹绿树倒映在河面……遇龙河是漓江支流,景区流经阳朔4个乡镇13个村,按照分配机制,沿河群众每年可以享受景区收入10%的分红。不仅可以享受分红,景区还给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景区3 000多名筏工大多为沿河村庄的村民。
  保护漓江的绿水青山就是在创造属于百姓的金山银山,保护漓江的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沿河群众的自觉行动、生活日常。
  “漓江的治理难度很大,因为我们这里有30多万的居民生活在漓江自然保护区。仅仅依靠政府和管委会,很多工作是无法顺畅开展的。保护漓江,要靠大家共同发力。”汤建伟说。
  漓管委还把党建工作与漓江保护结合起来,与沿江44个村进行党建联盟,建立常态化生态环境保护结对共建机制,牢固树立“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的意识。通过共建,漓管委已开展集中宣贯研讨80余次,力争到明年年底前形成“漓江卫士”党建品牌,进一步提升漓江生态保护的社会影响力及凝聚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在桂林人民心里扎下了根。”水利部河湖司副司长刘六宴赴漓江调研时说。
  把漓江这个“宝贝”呵护好,给老百姓带来的改变和福利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加压”治理漓江,社会各界为漓江“减压”,漓江,正在向世人展示她更加迷人美丽的样子……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12月8日
洪安娜 李恒昌 文飞
责任编辑:孟京
相关新闻
 
广西南宁市:2021年实现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
右江情怀:红色初心暖人心
左江越涧 糖都更甜
广西南宁市:坚持全流域系统治理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青龙管业广西分公司完成百色水库灌区工程管道生产全部任务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