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兴水惠民 造福陇原
 
分享到:
2022-05-21
 

  □记者 张金芳 杨晶

  甘肃,犹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11条水系蜿蜒流转,润泽着陇原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指引下,甘肃水利系统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书写了甘肃水利事业发展新篇章。

  兴水强基促发展

  2021年9月28日,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全线通水,陇中儿女半个多世纪的期盼终于圆梦,全省1/4人口吃上了清洌干甜的洮河水。

  从缺水而困,到有水而兴、伴水而盛,甘肃始终把水利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常抓不懈,以重大引提水工程为骨干、本地水库为节点、城乡供水管网为脉络,构建起大中小微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网络。

  随着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全省第一、第二大城市告别依靠单一水源的历史;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为当地百姓送去“甘霖”;建设靖远双永供水工程、引洮入潭工程等重点区域骨干供水工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瓶颈”;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和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全面建成,临夏引黄济临供水工程、会宁北部供水工程等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区域性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发展、惠民生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在陇原大地崛起,搭建起“生命水脉”,为陇原大地“解渴”造福。

  水润万家甜民心

  从人拉驴驮到清水入户,从“饮水难”到“饮水甜”,一张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网络,在陇原大地织就,滋润着百姓心田。

  甘肃水利系统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挂牌督战,全力攻坚,农村集中供水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3%、90%,全省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更趋完备、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历史性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甘肃还以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中东南部特色农业产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2万亩,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规模从小到大、质量由低到高、效益由微到显的长足发展。

  系统治理筑屏障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疏勒河流域,随着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规划加快实施,月牙泉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减缓,为敦煌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安全乃至莫高窟等文化遗迹的保存发挥了巨大作用,疏勒河也成功上榜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

  甘肃犹如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守卫着祖国西北。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持续强化河湖、水资源等监管,让绿色成为甘肃发展的“底色”,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甘肃以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为主线,全面建立了党政同责的双河长工作机制,两万余名河湖长上岗,落实巡河、治河、护河责任,用脚步“丈量”河湖,守护陇原大地一泓碧水;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铁腕治理河湖顽疾,有效解决一大批“硬骨头”问题。

  在强化水资源监管方面,甘肃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等六大行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5月21日

  

张金芳 杨晶
实习编辑:杨思萌
相关新闻
 
甘肃临洮县:智慧水务建设步入“快车道”
甘肃临洮县:淤地坝“四变”改革暖民心
甘肃省临洮县:全力巩固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成果
甘肃省水利厅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考核结果为“好”
甘肃省临洮县:打造全方位水旱灾害防御模式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