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丰水广东走出节水新路径
 
分享到:
2023-10-17
 

无水染色纱线生产车间 广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供图

  □本报记者 杨轶

  山海相融、绿水相依,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与水相关。 

  广东水系发达、河湖众多,但受地理地貌等因素影响,这里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的问题。 

  作为丰水地区的工业强省,广东如何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企业强、产业兴、百姓美?记者随“节水中国行,实践看广东”采访团来到广东,了解南粤大地的节水经验。 

  变废为宝 助力企业增产减污 

  走进佛山市大塘工业园,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监控中心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污水排放口的污染物含量,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染物含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佛山市大塘工业园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家,形成了精细化工、纺织印染、装备制造和泛家居制造4大产业集群,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67亿元。 

  很难想象,一个容纳了大量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企业的工业园区,同时还是广东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星园区”。 

  “工业园区由公司进行集中供热、集中供水、集中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后的尾水经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深度处理后再生回用。目前每天的污水处理规模为16万立方米,外排尾水不超过1.8万立方米,剩余14.2万立方米污水进行再生水利用,实现了园区的增产减污。”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丽介绍。 

  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供给园区的企业,不但价格比自来水低,而且硬度较低,平均温度较高,相比使用自来水,企业可进一步节约降低自来水硬度、提高自来水温度的成本。 

  2022年,广东在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因地制宜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形成具有广东特色、先进适用的再生水利用配置模式。同时,广东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非常规水源利用领域,鼓励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建设专用设施开展雨水收集利用,沿海地区高耗水行业和工业园区开展海水淡化利用,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重。2022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11.7亿立方米。 

  技术引领 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广东制造业发达,纺织服装业是全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工业用水大户。 

  从棉农手里的一朵棉花,到商场顾客身上的一件衣服,生产每吨棉织物需用水约150吨。其中,染色环节用水占比高达65%,耗水量最大。同时,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很难有效回收,环境保护成本很高。 

  既然染色环节用水量大,是否能够实现无水印染?广东纺织服装业一直在探索。历经长达9年的研发,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极性或非极性非水介质染色技术”,实现了无水染色。 

  “以生产一件衬衫为例,仅染色加工环节,应用传统工艺需要耗水40升,溢达节水工艺耗水约24升,无水染色技术耗水零升。”溢达公司首席科学家、集团研发总监张玉高算了一笔账,“如果在我国全行业使用无水染色技术,每年可节约大约194个西湖的水量。” 

  2023年4月,“无水染色”技术进入工业化技术应用阶段。相信该项技术产业化推广后,将进一步夯实纺织产业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新定位。 

  溢达公司以技术创新推动节水、护水,是广东工业企业节水改造的一个缩影。“广东工业节水坚持以水定产、集约发展,优化高耗水行业产业布局,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改造,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动工业用水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重点围绕钢铁、火电、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建设。”广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李浩文介绍。 

  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累计建成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250余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35家、省级节水标杆园区10个,3家企业顺利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任务。 

  管网改造 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前些年,家里的自来水经常发黄,而且水流时大时小。现在,水变清了,再也不用过滤器了,水质、水压也稳定。”谈起家里自来水的变化时,68岁的陈瑞麟喜不自禁。 

  陈瑞麟住在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豪庭小区,小区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普遍存在设备老旧等问题。深圳市罗湖区水务局近年来在全区10个街道400余座居民小区开展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在769个居民小区开展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工程,致力于小区供水水质提升和供水安全保障,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罗湖区水务局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申晓丽介绍:“我们主要对小区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更换现有埋地生活管道,安装安全耐用的不锈钢管道,增设泵房内水质检测数据和视频采集传送系统、安防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让居民在家能喝上更优质的水、用上更放心的水。” 

  如今,罗湖区改造后的居民用户优质饮用水达标率达95%以上,小区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5%,居民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深圳市已经累计完成2300余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1900余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948个城中村社区管网改造,综合改造后的居民小区漏损率从15%下降到3%左右。”深圳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市节水办)处长陈霞介绍。 

  用好“每滴水”,做活“水文章”,广东省因地制宜,探索出富有特色、颇有成效的节水之路,必将为南粤大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0月17日
杨轶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粤港签署2024—2026年供水协议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始分段试通水
《广东省农村供水条例》通过
广东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
广东发展水经济成效初显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