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重庆璧山区:从缺水之城到“丰水润城”
 
分享到:
2019-04-22

  □通讯员 王炯其

  紧邻重庆主城的璧山区,无大江大河过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4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60立方米,曾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区。

  为破解缺水难题,近几年来,该区大量新建水库、湿地,用于拦截雨水,让“无根之水”在璧山安家落户。同时,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和外域调水工程,让城市水资源变得更为殷实。

  如今,无论什么季节,行走在璧山城区、乡镇的河岸边,都可见这样一幅画面:河岸绿草茵茵,河水清清,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河边漫步,或湖边戏水,或湿地公园里游乐……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如画般的水生态美景。

  不仅河流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水质清澈的山坪塘也美。璧山人能有这般感受,得益于该区近年来持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对辖区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岸线绿化工程,力保水域长清、生态长美。

  去年,璧山区实施璧南河青杠至来凤段、梅江河场镇段、璧南河河边场镇段等8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累计治理河长17公里,使沿河两岸变成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以雪山水库及下游湿地打造而成的枫香湖儿童公园自2018年9月28日开园迎客以来,可谓是璧山“最红”公园,成为全国2019年春节打卡网红第七热门景点,每天的游客达2万多人次。

  枫香湖儿童公园是一座以耕读文化为底色,融游乐、科普、山水为一体的公园。能如此受到热捧,是因为市民在此不仅可享童游之乐、品耕读之趣、行研学之旅,还可以在此览湖光之色。

  走进枫香湖儿童公园,只见湖面波光粼粼,绿树倒映,游人们绕湖而行,细细品味这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美景。枫香湖能有如此好的生态环境,河湖库连通工程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据了解,枫香湖上下连接黛山湖、雪山水库、牛公桥湿地、双凤水库等12个水体。水体相连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为建“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之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璧山还继续实施了璧北河—璧南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长江引水璧山连通工程,以及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待工程完工后将能加强水系循环互动,提升水资源调控调度能力。

  不仅如此,在治水兴水中,璧山区还大力开展山坪塘、水库整治,关停精养鱼池等工作,通过采取换水、清淤、消毒、晾晒、栽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净化水质。同时,还通过整治河流周边污染源,关闭污染企业、污染养殖场,在河道以及湖库中大力发展水生植物实施水生态涵养工程,在新建库塘、河岸实施水域绿化,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站)等,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为了变“废水”为“清水”,最大程度地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璧山还大量推广使用中水,通过对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开辟出“第二水源”。

  昨日,一辆洒水车行驶在璧山城区黛山大道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洒水车“吐”出水柱,把公路冲刷得干干净净。

  “每天冲洗城市道路、绿化等,会用到大量水资源,可是我们一点也不担心成本高。”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因为我们市政用的水都是中水。”

  原来这些中水来源于各种居民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净化,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再生水。

  据悉,为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该区于2010年创造性地实施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而今全区中水回用设施已达13处,日处理中水4.3万吨,通过总长度70余公里的中水供应管网,将中水输送到城区各处以及重点场镇,用于市政、灌溉、消防以及生态养护。余下的中水则作为水源补充到璧南河,用于河流补水净化循环,每年能节约水资源1500多万吨,相当于新建了一座中型水库。

  同时,该区还加强对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瀛嘉水岸、欧鹏御府、秀湖鹭岛等居民小区,绿化景观郁郁葱葱,水体景观流水潺潺。

  如今的璧山,通过治水兴水,新建水库、湿地,连通水系,用活中水等一系列措施,让城市从过去的缺水之城蝶变为水光粼粼的“丰水之城”。

  目前,璧山城区水面占比达10.8%,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5平方米,溪道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公里。“水清、河畅、城绿、景美”成为璧山“活力水城”的招牌,璧山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充满水灵气的城市。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4月22日

王炯其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丰都水利定点扶贫纪事之四:村民口中的邵书记
重庆璧山区:再填一座1200亩水生态公园
重庆九龙坡区:治理一条河 提升一座城
丰都牛“牛”了
重庆市梁平区:左柏水库工程进展顺利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