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重庆璧山区:做活水文章 清流润城美
 
分享到:
2018-12-28

  □通讯员 王炯其 陈富春

  重庆璧山区紧邻重庆主城西郊,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近年来,璧山区通过做活水文章,倾力打造活力水城,收到良好成效。

  寒冬时节,行走在璧山城区的璧南河畔,抬头便看见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绿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三五成群的渔翁静坐垂钓,稚童沿着河岸追逐嬉戏,好一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今年11月底,璧山又迎来一大好消息,璧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这些都得益于璧山区今年以来继续建设活力水城,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水城建设构架做活水文章,构建起“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之城。

  实施工程 解缺水之困

  日前,在长江引水璧山连通工程建设沿线,工人们正在加紧检查测试管道建设情况。

  建设活力水城,水量充足是基础。但璧山四面皆山,无大江大河过境,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并存。为此,璧山区采取外域调水法,缓解资源性缺水问题。

  今年,璧山区加快推进长江引水璧山连通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测试合格后即可投用,届时每日供水能力将达6.5万立方米。

  同时,璧山区还实施大学城至璧山调水工程,以缓解城区用水供需矛盾,目前工程已完工投用,大学城往璧山调自来水每日能达3万立方米。

  不仅如此,今年璧山区还新建成棕树水库、玉泉湖水库,鹅颈项、雪山等4处湿地,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达14.7公里等。

  通过实施一系列外域调水,新修、改扩建水库、湿地,整治河流等工程,有效改变了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困境。

  内域治水 让水清景美

  “以前这个山坪塘的水质差得很,今年在政府的大力治理下,种上水芭蕉、睡莲等能净化水质的植物,不但水质变好了,也让环境变美了。”12月18日,三合镇高山村村民何载德望着整治后变成一道美丽风景线的清明田山坪塘笑着说。

  今年,璧山区大力开展山坪塘、水库整治,关停精养鱼池等工作,通过采取换水、清淤、消毒、晾晒、栽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净化水质。鼓励养鱼业主进行转产,种植莲藕、水稻等加强水生态修复。截至11月底,已关停或整治水库72座、山坪塘3189口、养鱼池699个。

  不仅如此,璧山区还通过整治河流周边污染源,关闭污染企业、污染养殖场,在河道以及湖库中大量种植水生植物实施水生态涵养,在新建库塘、河岸实施水域绿化,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站),实施河湖库连通工程等,使全区饮用水源80%以上达Ⅱ类以上标准,城区公共水体水质、中小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实现了水清、水畅、岸绿、景美。

  中水回用 节约水资源

  昨日清晨,洒水车排队在青杠再生水厂旁的中水取水点取水。

  为解决水资源的不足问题,璧山区早在2010年便开始了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推广。1吨中水实际投入不到1元钱,可代替自来水用于市政、消防、工业。

  今年璧山坚持中水管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中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站建设配套的原则,城市和集镇发展到哪里,中水工程就建设到哪里,中水管网也同步跟进建设到哪里,确保中水最大程度地得以有效利用。目前,全区已铺设中水管网70余公里,中水回用率达到35.77%,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外域调水、内域治理、中水回用等,璧山区已由“十年九淹”的脏水缺水地区向“山清水秀,人水和谐,水兴惠民”的宜居城市转变。截至目前,城区水面占比达10.8%,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5平方米,溪道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公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2月28日

王炯其 陈富春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重庆秀山县:提前做好各项工作 确保元旦春节城乡居民喝好水
重庆秀山县建设农村巩固提升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管理与效益挂钩 护水又增收
重庆秀山县铁腕治水扮靓城乡美景
重庆奉节:墨溪河上女河长“搬”掉8家非法采砂场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