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淬精兵 鏖战显本色
——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战洪群像
□通讯员 赵昱婷
2020年,长江遭遇流域性大洪水。在水利部领导下,长江委把防汛抗洪作为头等大事,全委一盘棋,周密安排部署,密切监视汛情,持续滚动会商,科学精细调度,精心协调指导,成功战胜了5次编号洪水。汛情考验责任担当,见证初心使命。我委党组织、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连续奋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长江洪水防御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2020年的防汛抗洪战斗打响后,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办公室的灯光从未熄灭。
在这里,奔腾呼啸的洪水变化成预报调度系统里起伏的弧线,长江干支流江畔水尺上的水痕演变为密密麻麻的数字。
在这里,37位水雨情预报一线的“战士”,其中,共产党员占比超过70%,这些“战士”们在支部党员们身先士卒及带领下,怀抱初心、勇担使命,夜以继日坚守阵地、全方位探查“敌情”、精准预报分析,及时提供决策支撑,为打赢防汛抗洪硬仗付出了艰辛努力,贡献了非凡智慧,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精准预报,展战时作为
长江流域自6月起暴雨连绵,多地降水量破历史纪录。异常偏多的降雨,让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气象室的预报员们,时刻绷紧着神经。
7月2日,“国家级”暴雨预警已经不间断地发布了31天。乌江下游和三峡区间连续多日暴雨,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水量猛增,洪水正在孕育。
作为当天的降雨预报主班,气象室副主任邢雯慧提早来到预报中心会商室。预报的降雨量级将于9时录入“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这对于明晰地回答“今日洪水是否达到编号标准”“具体何时编号”等问题,至关重要。
“降雨预报是接下来水情预报的重要依据。”邢雯慧深知自己报出的数字多么关键。她根据前一天的实况降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预报大气环流场和降雨要素等信息,结合实时卫星和雷达监测数据,形成自己对长江上游未来一周的降雨发展变化的分析,得出“乌江下游和三峡区间降雨量将达到40毫米”的强降雨预报结论。
气象预报员们围绕降雨预报展开会商讨论并按校核、签发规定走完程序后,预报成果报出。1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2020年长江1号洪水形成。随后的实况观测结果显示,乌江下游和三峡区间降雨量级,与邢雯慧报出的数据相差无几,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雨一直下!7月4日12时,长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预报中心全员上岗,24小时值守!7月5日,中共长江委水文局党组发出号召,要求在长江防汛水文测报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预报中心党员们立即行动,以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防汛抗洪战斗。
7月7日14时,陆水流域降雨量达到大暴雨级别。强降雨连日侵袭,陆水河河水陡涨。16时30分,位于湖北赤壁市的陆水水库入库流量达到3520立方米每秒,水库下泄流量逐级加大,“陆水保卫战”一触即发。
预报员们紧盯着陆水流域水雨情形势变化,及时修订洪水预报。18时许,预报中心水情室主任陈瑜彬跟随工作组,奔赴陆水防汛一线,此时,库水位已到53.5米。若是大暴雨持续,为保证泄洪时大坝工程安全,并控制库水位不超过防洪高水位56.0米,势必要加大下泄流量至3000立方米每秒。可是,陆水水库的下游安全泄量为2500立方米每秒,更大流量的开闸泄洪极有可能威胁到水库下游沿线堤防、村镇的防洪安全。
陆水水库的每个调度决策,都关乎着防洪安全和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容丝毫闪失!而降雨预报结果直接影响库水位攀升幅度预测和实时调度预案编制,预报中心气象室副主任邱辉一刻也不懈怠。7日20时的实况数据到达,陆水流域7日8时至20时,12小时已累计降雨104.3毫米。考虑到当前雷达强回波云团仍盘旋在陆水流域高空,结合最新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她预计“7日20时到8日8时,12小时内陆水流域还将有30毫米的降雨”。
但这个结果,与当时有关气象部门报出的同样时段内有“80毫米的降雨”存在较大差距。凭借多年的预报经验,邱辉对陆水流域的降雨规律了然于心,“这个分区日降雨量大于150毫米的几率很小,而且当时的高空雷达回波监测显示,只有底层风场能造成降雨。”她最终坚定了自己预报的降雨量级。
前方工作组冒雨实地查险并连夜会商研判的同时,长江委后方于7日21时也开启滚动会商直至凌晨。会商会结束后,邱辉还是一夜不敢合眼,她心里一直想着,“一定要跟踪监视降雨变化,尽量让预报结果更精准,从而减少突发天气带来的损失。”8日凌晨2时30分,雨势减弱不少,但前方会商仍在继续,陈瑜彬根据邱辉给出的预报结果,经过计算得出结论,“陆水水库最高库水位不会超过56.0米。”3时,会商决定,维持2280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
一夜无眠。8日清晨5时,陆水河畔,大雨渐渐停息,洪峰平稳过境,陆水无恙。
“城陵矶(莲花塘)站不超保证水位34.40米”是防御长江1号洪水的调度目标。然而,三峡大坝至城陵矶全长400多公里的河道九曲回肠,多水分汇流、江湖来水相互顶托,水情十分复杂。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提前5天预判涨水过程,为长江委开展科学精细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7月12日14时,城陵矶(莲花塘)站的洪峰水位定格在34.34米,距离超保证水位只有0.06米!厘米级调度的实现,体现了长江水文预报员对精准预报的不懈追求,彰显了他们在御洪关键战中“预为先、精为重”的“硬核担当”。
以作战状态,全力以赴
长江1号洪水余波未平,2号洪水又汹涌而至,防汛抗洪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长江委加密防汛会商频次,紧要关头一天滚动会商4次,水雨情预测预报任务超常繁重、时间异常紧迫。汛情就是命令,预报员们来不及喘息,再次咬紧牙关,保持昂扬状态,继续全身心投入到与洪水博弈的战斗中。
预报中心的办公室里,几个“党员示范岗”桌牌十分醒目。“这是最引人注目,却也是最需要承担压力、责任最大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坐在“党员示范岗”前,不仅是亮明党员身份,还要肩扛起更多集体的责任和重任,是要冲锋在最前端的。
7月18日14点55分,预报中心水情室副主任张俊提前来到会商室,他在心里默默梳理着稍后的汇报重点。“如果以控制三峡水库库水位为目标,先加大下泄流量,等洞庭湖四水来水上涨时,再减少下泄流量更为有利。”“螺山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摆动较大,根据实测流量,实时调整水位流量关系,开展大湖模型演算,计算分析调度方案。”
连续3周的会商和水情分析汇报,让他压力倍增。“除了时间紧迫带来的压力,作为汇报人员,我希望能把同事们争分夺秒校核得出的数据、针对不同情况编制的各种调度方案,向调度决策者更充分展现。”张俊认真地说。
会商前的1个多小时,是预报中心最为忙碌的时候。与抗洪抢险前线长江轰鸣的声响不同,沉着冷静、屏气凝神是这里的日常工作底色。预报员们或在观察降雨实况分布图,或在查阅各站点的水文数据,或在利用防洪预报调度系统进行推演计算,或在编制会商所需的分析材料,各司其职,同时紧密配合。
张俊关注着长江流域各分段预报员的操作,同时与防御局调度处、三峡梯调中心等单位联系,兼顾各方调度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是洪水预报与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利器”。面对2016年后呈10倍增长态势的水雨情数据,以及今年汛期猛增的访问人数,预报中心信息室在系统维护工作上,花费了异于往常的大量精力。
当天,值班的预报中心信息室副主任秦昊发现,系统出现卡顿现象。经排查,卡顿是由于访问人数过多,他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硬件扩容、优化后台软件运行环境等应急处置,及时满足水雨情监测和防汛会商需求。
一轮轮密集会商的开展,一道道调度令的发布,一波波洪峰的拦、错、蓄、泄措施,抵御了多轮洪水的连番攻击。科学精细调度、统筹洪水蓄泄的背后,是预报员们对繁杂数据的锱铢必较、对各类模型的反复演算、对调度方案的精心打磨。
预报员们为了毫厘之差,熬红双眼、竭尽全力的同时,饱含着对家人的牵挂与愧疚。在他们之中,有的无暇照顾怀孕三个月、妊娠反应强烈的妻子;有的把幼子送去老家,连与孩子视频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有的强忍着丧父之痛,擦干眼泪转身赶回防汛预报战场......
一个周末的早晨,正要出门的张俊被他5岁大的小女儿叫住,“爸爸,你怎么又要去加班呀?”“现在长江涨了很大的水,爸爸要去做洪水预报。”孩子不解,“为什么涨很大的水,爸爸就要加班呢?”张俊耐心地解释道,“洪水很大的话,有些老百姓的房子、农田就要被淹没了。爸爸多加些班,快些做预报,他们就不会有危险了。”听到这里,小女儿摆了摆手,说:“那爸爸你去吧,赶紧去吧!”还未经事的小女儿如此懂事的回应,让张俊倍感欣慰。
家人们温厚包容和默默支持,凝聚起预报员们无私奉献,助力战洪胜利的精神动力。
战斗中的青春力量
7月14日,“长江水情”公众号发布一则推送《过峰!洪峰已通过长江汉口至九江江段》,阅读量高达1.5万。“长江水情”是张潇等几个90后预报员在汛期群策群力“力捧”的新媒体产品,用于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分析洪水发展趋势等。
日常的预报工作已经非常繁重,但年轻人们自发牺牲休息时间,“白天做预报,夜晚当小编”,策划选题、整理材料、编写文案、加工图片,完成了20多期微信推送,引起了不俗反响。
张潇觉得,这些推送很有价值,“虽然更加辛苦,但能让更多人了解到长江防汛形势的严峻和防汛工作的不易,辛苦也是值得的。”
说起预报中心的年轻人们,预报中心主任闵要武满是赞许。“他们为预报中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今年高强度、高难度工作中,不拖沓、不敷衍,关键时候冲锋在前,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防汛预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在茁壮成长。”
中心主任闵要武和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杨文发,副主任冯宝飞、李玉荣等每天都在预报中心会商室坐镇,参与水雨情的分析讨论,对每期《长江流域水雨情综合分析》严格把关,特别是认真讨论、复核所提出不同水库调度预案中的数据信息。
关键时刻,闵要武等带头示范操作,向大家演示如何绘制重要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年轻预报员们知道,他们是想利用这次超常规的防汛实战机会,把自己的预报技术、积累的预报经验,毫无保留地予以传授。
传授技术的过程,更是水文预报人精神的传承。前辈们手绘的螺山水文站螺旋式上走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张潇印象深刻,“虽说我们的预报调度系统已经非常先进,但水文预报始终包含预报员的主观认识。前辈们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在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怀着更为审慎严谨的态度进行人工校核,从而接近精准。”
“主动给自己压担子,善学习、肯吃苦”,正是秉持着成为优秀预报员的信念,再加上资深预报员的倾囊相授,让预报中心的年轻人进步飞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
今年4月底,预报中心便开始为模拟1954年大洪水的防洪调度演练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以水情室预报员曾明为技术核心骨干建立的“长江中下游水力学模型”,囊括各水库调度节点、重要水文站、蓄滞洪区,纳入降雨径流、产汇流计算,成为此次长江中下游防汛预报的重要工具。
面对此次流域性大洪水的洗礼,预报中心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忘我的精神状态,发挥技术优势,坚守岗位、全力而战。而后辈们已经淬炼成出类拔萃的预报精兵。7月19日,水情室的微信群里,一张照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三位年轻预报员经过长时间的计算、校核、推演,精疲力尽,趁着滚动会商的间隙,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预报中心支部书记杨文发在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讲到,“这些年轻预报员,与我的小孩年龄差不多大,没想到在今年防汛预报工作一线,都能主动加班值守,冲锋陷阵,连续作战,没有下班和周末,不言苦、不叫累,能做到如此担当作为,让人感动和欣慰。”这是对年轻人突出作为的肯定,更是对后辈们能拥有敢于担当、吃苦在前的思想的一种欣慰。
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已顺利通过三峡水库,汛情仍有可能发展,御洪战斗还远未结束,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长江水文预报员秉持护佑大江安澜的赤诚之心,用跑赢洪峰的速度、搏击惊涛的底气,继续严阵以待,持续发力,直到今年防汛抗洪战斗取得最后的胜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9月8日
作者:赵昱婷
责任编辑: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