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域 > 太湖

碧水安澜“预”为先

——太湖流域骨干工程防汛备汛一线探访

发表时间:2025-05-16

  □本报记者 孟京 尤珍

  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茫茫浸天影。从空中俯瞰,太湖的形状宛如一颗心脏,四通八达的水系串联起古意江南和现代繁华。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是流域洪水集散地,也是长三角地区水资源调配中心,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密集、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太湖流域的汛情备受关注。5月1日,太湖流域正式进入汛期。今年汛期形势如何?流域骨干工程备汛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探访太湖流域骨干水利工程,了解防汛备汛情况。

  提前预判

  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

  走进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防汛会商室,一张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图映入眼帘,蓝色脉络与绿色地形勾勒出流域的水文地理格局: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使得水位易涨难消;东南诸河区山地、丘陵面积大,水库、山塘数量多,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同时,流域受梅雨、台风、局地强降水等多种致灾性天气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

  在部署2025年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时,太湖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威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抢抓主汛期前有限的时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牢牢把握主动权。

  据气象预报,今年汛期太湖流域片降水东北多西南少,影响台风个数略多,高温天数多,阶段性旱涝特征明显,流域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太湖局紧盯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流域雨情、水情、旱情、藻情、咸情,滚动开展太湖和河网水位预报。

  同时,太湖局组织开展太湖防汛特征水位复核研究及太湖应急水量调度预案、太湖流域片旱警水位管理办法等编制工作,夯实基础,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流域片各地强化值班值守和会商研判,编制修订相关方案预案,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太湖流域降水量132.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六成。针对太湖流域降雨偏少和太湖水位持续降低的情况,太湖流域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开展望虞河、新孟河引江济太调水。截至目前,累计引长江水15亿立方米,入太湖8亿立方米。太湖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章杭惠表示,在引水抗旱的同时,太湖局将密切关注流域水雨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切换为“排水”模式,切实保障防洪安全。

  全面“体检”

  筑牢流域防汛“安全堤”

  对于太湖防汛而言,排水泄洪尤为重要。太湖流域坚持“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在太湖流域主要排洪通道上,太浦闸、望亭水利枢纽等骨干水利工程镇守在关键位置,在洪水来临时扼住水患咽喉,成为抵御狂风暴雨的“铜墙铁壁”。

  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汛前“体检”是关键一步。“针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梳理了维修养护任务23项。截至3月底,管理所全面完成汛前养护任务,推进各项度汛准备工作。”太浦河枢纽管理所所长迮振荣边说边展示着今年的汛前检查问题任务清单。 

太浦闸

  太浦闸,坐落于太湖东南岸、太湖主要通水大动脉的太浦河口,是太湖流域重要的防洪、供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有着“太湖第一闸”之称。

  今年1月,按照有关通知要求,太浦河枢纽管理所及早成立汛前检查小组,对太浦闸等重点水利工程开展汛前逐项检查。

  与太浦闸同样早早完成汛前“体检”的还有望亭水利枢纽。

  如今,走进望亭水利枢纽,只见闸门启闭机房内干净整洁,清洗保养后的钢丝绳整齐缠绕在机械上,水工闸门运行工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摆放在醒目的位置。据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所长戚伟志介绍,根据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管理所制定了维修养护工作计划,逐项明确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截至4月9日,维修养护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经常性开展汛前检查工作“回头看”,查缺补漏,及时整改,保障工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望亭水利枢纽

  今年以来,太湖局统筹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聚焦流域骨干水利工程,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工作,重点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落实、“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大中型水库调度运用和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防洪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及水毁修复等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

  “通过开展汛前‘体检’,我们对工程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且督促各地全面压实防汛责任,实现闭环整改,确保打赢防汛抗洪硬仗。”章杭惠说。

  “数字”加持

  构筑智慧防汛屏障

  “根据预报,明日太湖水位将超过4.65米,太湖将发生超标准洪水,请防御处汇报已开展的工作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建议。”这是4月30日太湖局组织开展2025年太湖流域防洪调度演练时的场景。

  此次演练以太湖流域现状工况遭遇“99年型”设计降雨为背景,模拟上游洪水与下游暴雨叠加极端情况下的太湖洪水防御,有效检验了参演各部门、单位在面对超标准洪水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协调调度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太湖流域水利工程众多,如何让这些“钢铁卫士”在汛期充分发挥作用?光靠日积月累的经验还不够,智慧力量正在注入,筑起一道实时、精准、多维的太湖防汛“数字屏障”。

  在此次演练中,太湖流域多目标统筹“四预”一体化系统大显身手。打开系统界面,工程引排水量、实时流量、河道水位线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这一“智慧大脑”,能实现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调度决策、流域和区域水工程联合调度、风险分析、三维场景展示及淹没分析等功能。

  从强化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到提高调度决策智能化水平,数字赋能在流域防汛备汛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据太湖局水文局(信息中心)水文水资源处(水情处)副处长刘敏介绍,在数字技术深度支撑水旱灾害防御的进程中,太湖局水文局(信息中心)持续推进“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构建并不断完善集水量、水质、淹涝、蓝藻等多要素于一体的预报体系,基于多目标调度需求,持续对多目标统筹“四预”一体化系统迭代升级。目前,已实现了太湖流域闸泵联合调控的动态模拟与实时推演,预见期从3天延长至7天,计算时间缩短至5分钟。

  作为数字孪生技术先行先试的标杆应用,数字孪生太浦闸是另一大亮点。在太浦河枢纽管理所中控室的数字大屏上,调度指令、上下游水位、闸门状态、工程安全评价等级等信息动态更新。值班人员坐在屏幕前就能实时掌握调度运行情况以及主体工程和设备的安全状态。

  太湖局苏州管理局精准分析实际需求,搭建了数字孪生太浦闸,明确了“1+3+N”的总体框架。目前,太浦闸调度调令执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形成了工程调度运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智能闭环。2024年,苏州管理局持续推进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运行,在底板更新、补充安全算据、补充算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强数字孪生太浦闸的耦合性、交互性、动态性。

  持续迭代升级的数字孪生太浦闸是太湖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缩影。为更好地服务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配,太湖局正高质量推进数字孪生太湖建设,健全“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持续推进“2+N”业务应用,推进太湖水利大模型研究,开展太湖风浪模型等专业模型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当前,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已经进入实战。流域各级水利部门正抓实抓细各项防御措施,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网,最大程度保障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16日

作者:孟京 尤珍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