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守安澜
——河北防御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侧记
发表时间:2025-08-21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李坤娜 石继海 郄傲天 赵丽红
7月23日—29日,河北省中北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王快水库入库流量仅2小时就从86.3立方米每秒涨至5 480立方米每秒,沙河阜平站流量仅2.5个小时就从27.4立方米每秒涨至1 220立方米每秒,滦河出现2025年大江大河首个编号洪水。
面对大汛大考,河北水利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监测预报实时跟进,山洪预警及时“叫应”,水利工程精准调度,流域上下密切协同,180个专家组急赴一线指导……一系列组合拳成功防御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
从快从实部署 赢得工作主动
7月28日,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深入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抢险救灾一线,现场指挥调度。次日,倪岳峰又来到省水利厅调研并主持召开会议,统筹调度全省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齐心协力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倪岳峰要求。
应对强降雨期间,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多次到省水利厅,就加强关键点位防范应对作出部署安排。分管副省长时清霜24小时坐镇省水利厅指挥调度。省水利厅第一时间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根据汛情发展两次提级。厅长崔志清每日主持会商研判,逐市逐水系分析研判防御重点及薄弱环节,明确应对措施,厅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调度会26次。全省水利系统共派出3 200余人次赶赴一线协助指导地方落实落细防御措施。
提前预判,及早调度,河北把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灾害的不确定性落实在了具体行动中。由于河北多数河流发源于太行山迎风坡,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且下垫面变化大,预测预报难度大。对此,全省水文部门坚持开展“3个3天”滚动预报,根据落地雨预测可能出现的洪峰流量,根据气象预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大洪水,不断滚动订正预报结果,力求时效性与精准度的最大统一。
应对强降雨期间,水文部门共发布水文预报594期,滚动预报成果3 622站次;派出应急监测队41个,开展应急监测623次;提前3天预报永定河水系洋河响水堡水库入库洪峰800~900立方米每秒,提前3天提出滦河水系伊逊河庙宫水库预泄建议,提前20个小时发布泃河三河站洪水预警。
预警“叫应”闭环 守护生命安全
7月28日凌晨3时前,兴隆县六道河镇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生接到镇长和副镇长等人的电话:“雨势不对,立即组织村民转移!”
“快醒醒,大水马上就要来了,赶紧上北山。”第三居民组组长曹守忠接到孙金生电话后,立即挨家挨户通知本组村民。在曹守忠的组织下,第三居民组的村民及时转移到了北山顶。没过多久,山洪就卷着石块奔涌而下,很多房屋和道路瞬间冲毁。“再晚5分钟,我就没命了。”79岁的村民谢宝银说。
山洪来势猛、成灾快,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抓住预警和转移两个关键环节,才能赢得先机、提前防范。河北高度重视预警“叫应”工作,2024年1月14日开始施行的《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将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法定化。一旦生成预报预警,由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一环紧扣一环快速“叫应”,责任人必须立即回应,并将预警信息传至每户,同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并反馈落实情况,形成闭环。
应对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期间,河北共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9期、山洪灾害短临预警15期,利用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平台向54个县(市、区)3 979个村发布实测预警9 800次,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短信2.48亿条,短信提醒防汛责任人8.13万条次,累计转移5.03万人。
上拦中疏下泄 打好调度组合拳
大清河水系地处海河流域中部,雄安新区地处河系腹地,洪水调度牵涉因素多、难度大。强降雨过程中,大清河南北支先后出现大洪水,洪峰流量两次逼近新盖房枢纽下游河道行洪极限和东淀蓄滞洪区启用临界值。而且,洪水下泄通道之一的新盖房分洪道主槽及中亭河为在建工程,尚未经过洪水检验,高水位大流量行洪存在风险。
经多轮会商、反复推演,河北省水利厅最终确定了上游水库充分拦蓄、中游新盖房枢纽精准分泄、中亭河全力抢护、东淀蓄滞洪区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准备的调度方案。通过联合调度王快、西大洋、龙门、安格庄等大型水库拦洪错峰,12次调度新盖房枢纽疏导洪水,10次调度枣林庄枢纽加大下泄流量,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指导雄安新区、廊坊市做好河道关键部位应急抢护和巡堤查险,最终实现洪水安全平稳下泄,确保白洋淀防洪安全的同时,两次成功避免启用东淀蓄滞洪区。
防御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中,河北省水利系统始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密切配合,调度30座大中型水库调蓄洪水8.41亿立方米,调度闸涵枢纽205次、橡胶坝117次,综合运用“拦、蓄、泄、分、滞、排”等措施,主动调控洪水,有效降低洪水风险。
加强联防联控 协同共保安澜
受强降雨影响,7月28日,北京市海子、西峪、黄松峪等水库和天津市杨庄水库水位迅速上涨,且上游降雨还在继续,水库急需加大流量泄洪,预计下游泃河最大洪峰流量将达1 200立方米每秒。但是,泃河河北省三河市段设计行洪流量仅500立方米每秒,防洪压力巨大。
经过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京津两地数轮会商,京津上游水库分时控泄、调洪错峰的方案最终确定。河北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转移,抢筑子堤,并对三河市河道周边区域进行防护。同时,选派22人次技术骨干赴上游关键节点驻守,第一时间获取雨水情和工程调度信息,为下游洪水调度争取宝贵时间。
“截至目前,共安全转移53 840人,受威胁人员已基本全部转出,抢筑子堤近5公里。目前水势较为平稳,没有漫堤,水电气讯正常运行。”7月29日8时,坐镇三河一线指挥的廊坊市市长刘媛通过视频连线向省长王正谱汇报一线抗洪最新情况。
“预计最大洪峰流量可能达到700立方米每秒,根据目前洪水演进情况,高水位行洪可能持续10个小时以上。提醒三河市务必上足人员力量,持续做好巡堤查险,确保洪水平稳下泄。”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娜叮嘱。
7月29日15时,泃河河堤上,三河市执勤人员正在巡查防洪子堤。集中安置点内,被褥等生活用品齐全,饮用水、食品、药品等物资充足。“看到政府安排得这么妥当,我心里可踏实了。”三河市城建新村社区居民杜艳玲坐在转移安置车上,怀里刚出生17天的宝宝睡得正香,身上还盖着志愿者刚送过来的小薄被。
通过共同努力,北京市在海子水库最高水位运行时,由原计划下泄800立方米每秒减少至695立方米每秒。河北省水利厅派出工作组赶赴一线,协助地方立足最不利情况制定抢险技术方案。三河市迅速转移沿河小区群众,投入抢险力量1 100余人次,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抢筑主城区子堤近5公里;及时转移全市涉汛小区地下车库车辆,对电梯等重点部位全部采取防护措施,同步做好用电、用水、用气管控等工作,最大限度防控和减少安全风险。
7月29日16时5分,泃河三河市段出现超保洪水,经全力抢护,洪水平稳下泄,群众安全无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21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