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委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持续推进水文化建设
打造展示沂河文化新窗口
刘家道口水利枢纽 本报通讯员 赵颜颜 供图
□本报通讯员 周靖雯
位于沂沭泗流域东北部的沂河蜿蜒流转、纵贯南北,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工程坐落于沂河干流之滨,宛如水上长城锁住滔滔洪水,蓄积碧波万顷,守护着沂河安澜,惠及两岸百姓。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局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刘家道口局”)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沂蒙精神,以挖掘、传承、弘扬为主线,持续推进水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挖掘治水内涵 打造展示窗口
刘家道口局依托流域水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加强水文化系统研究,开展河流探源和口述历史活动,带领青年职工赴沂河、沭河源头探访,走访沿河群众,探寻历史文化踪迹;访谈退休老同志,听他们口述历史、回顾过往。组织职工赴沂蒙水利展览馆、导沭整沂纪念馆等地学习并开展座谈交流,查阅、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档案,搜集资料2000余份、照片400余张、历史实物近百件,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库,为持续传承历史治水经验、深入挖掘沂蒙精神蕴含的治水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
经多方共同努力,刘家道口局打造并建成沂沭河水利展馆。展馆占地近1000平方米,展示面积约2000平方米,收录图片360余幅,实物85件,并设有沙盘、数字孪生沂沭河展示区等,让每一位参观者能够从沂沭河流域的演变中深化实践认识,从一代代水利人的栉风沐雨中凝练水利智慧,从40年发展的旧貌新颜中感悟时代变迁,为讲好流域水故事打下坚实基础。在刘家道口节制闸、彭家道口分洪闸桥头堡,还分别建设水文化展厅和科创展厅,把水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工程一线。
除此之外,刘家道口局融合党建业务与水文化建设,打造“水润沂蒙,安澜有道”党建品牌,传承弘扬红色沂蒙精神和老一辈水利人优良作风,书写安澜惠民新篇章。
开展丰富活动 讲好沂河故事
刘家道口局注重在工程管理中注入水文化元素,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多样的水文化活动,推动沂沭河水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文化人,刘家道口局打造一批富含文化性、艺术性的滨河亲水广场,共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最美家乡河。利用沂沭河水利展馆,开展水情、水文化宣传教育,2023年7月开馆以来,接待各界参观2000余人次。
与水共生,刘家道口局加强水文化景观建设,注重水文化体验区的互动性,打造水文化观光廊道和示范园区。持续提升水利风景区建设质量,开展“守护国之重器,关爱山川河流”公益活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沂河健康生命;维护“临沂沂河鲤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邀请鸟类学家实地指导,保护沂河物种多样性,现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六七十种珍稀鸟类飞抵沂沭河;联合临沂市中院在枢纽建成环境资源沂沭河巡回法庭,打造环资审判窗口、环保教育课堂、协作共治平台。
刘家道口局积极引导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文艺创作,在水利文艺创作、故事宣讲等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让水文化更接地气、聚人气、有灵气。同时,组织在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水文化研究文章,深入挖掘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单位把水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提升干部职工水文化素养,更好地服务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流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周靖雯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