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黄河”联动保障黄河防凌安全
发表时间:2025-01-16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徐腾飞
当前正值黄河封河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锚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干支流堤防不决口目标,依托“原型黄河”野外观测,基于“模型黄河”试验模拟,通过“数字孪生黄河”智慧防凌平台正向预演、逆向推演、迭代优化,实现“三条黄河”耦合联动,全力保障黄河防凌安全。
加强“原型黄河”监测感知和规律研究,防凌减灾硬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提出的机载雷达冰厚测量技术装备,实现了凌汛期全时段冰厚测量,相关成果已在黄河内蒙古多个河段应用;研制集成ADCP多普勒测流仪和多波束扫描声呐技术的两栖无人机,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应急监测,极大提升了应急监测响应速度和精度;针对重点防凌河段提出的堤防险情抢护方案,有效解决了凌汛期传统抢险方法在冰水混合下自然沉排不到位、抢护效果差的难题;发挥水利部黄河凌汛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用,推动构建黄河凌汛“天空地水工”一体化野外科学观测体系。
强化“模型黄河”建设和运用,保障防凌关键期安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冰凌模型试验,预测开河期万家寨库尾卡冰结坝风险;多组(次)试验模拟实际河道中冰水输移演变过程和冰塞冰坝形成过程,确定模型试验上游来水流量、冰量、流冰密度、坝前水位、冰凌输移方式等关键参数,充分掌握冰凌演变趋势,为水库防凌调度决策和防治险情提供技术支撑。
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智慧防凌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一维、二维冰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建设,研创冰凌输移模拟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模式和模拟技术;研发集凌汛灾害监测预警、风险管理和调控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智慧防凌平台,并接入黄河流域防汛指挥系统,为黄河防凌提供有力支撑;优化完善黄河冰凌输移数学模型,采用更加精细的网格和地形,实现河冰生长与消融过程模拟。智慧防凌平台与黄河流域冰凌实体模型试验相互配合、互为验证,进一步提高了“三条黄河”联动的精准度。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月16日
作者:王静琳 徐腾飞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