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上崛起的绿色矿山 喻权刚 摄
□记者 项晓光 通讯员 刘岚
沙柳、油松、山桃、金叶榆……漫山遍野林草覆盖,100多种花草树木长势喜人,湖水荡漾,芦苇丛丛,漫步湖边木栈道长廊,来到开阔的广场,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在游乐场悠闲玩耍,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很难想象,这片怡人的广场脚下有一个巨大的煤矿区。
这里是我国首个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神东矿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原生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
近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集团”)联合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共同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东先行示范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标杆。
政企联合创新 探索水土保持新模式
“刚来神东那会儿,这里就是沙漠,一眼看过去都是黄的,人烟稀少,没树也没路,车都进不来。”在红石圈生态治理区工作的周综岩说。
神东矿区身处“三域”——黄河流域、黄河“几字弯”区域、国家重化工能源开发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走廊,是国家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战略交汇点;晋陕蒙交界的黄河“几字弯”区域,能源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聚集着一批全国百强县,是经济最活跃、资源与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绿色矿山 喻权刚 摄
但神东矿区所处的位置是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风沙区的交错地带,由于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和大规模煤炭开采沉陷重力侵蚀时空叠加,开发建设初期的神东矿区,常年风沙弥漫、草木稀少,春秋季沙尘暴频发,夏季洪水泛滥,冬季寒冷荒芜。
面对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协同神东煤炭集团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不懈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探索形成了“三期三圈”(“三期”指从时间维度上分为采前、采中和采后;“三圈”指从空间维度上分为外围、周边和中心)“五采五治”等一系列煤炭企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始终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方针,系统开展了“四大沙地”风沙治理、“两山一湾”水土流失治理、交通廊道生态治理、河道沟道综合治理、厂矿小区景观治理、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将神东矿区打造成了生态矿区;使用水土保持补偿费、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基金等治理费用,形成以煤业发展促进生态治理、以生态治理保障煤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协同共赢的新路子。
新模式引领 持续推进典型示范创建
如今,无人机掠过补连塔煤矿沉陷区上空,往日草木稀疏、砂石裸露的大地,如今已是绿树浓密,欣欣向荣。
2021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在神东矿区启动。这是黄河流域管理机构与大型央企首次携手,共同探索创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模式。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协调、指导作用,与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神东煤炭集团密切协作、协同联动,积极为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提供前期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监理监测、生态建设等相关专业咨询、专家论证和技术支撑,推动健全完善更加高效、顺畅的“流域机构+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协作机制,着力构建“流域管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标准规范”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全力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神东布尔台生态基地 喻权刚 摄
神东矿区先后建成了上湾补连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示范基地、哈拉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示范基地、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与实践生态示范基地等5个生态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都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喻权刚说:“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东先行示范区,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创建中统筹兼顾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仅创新了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理念,还总结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经验和模式,可以向同类地区推广。”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神东煤炭集团将继续联合创新,把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工程和推进生态科技转化相结合,破解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中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世界性难题,为构筑黄河流域能源走廊绿色生态屏障、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树立生态典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