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域 > 黄河

过年,我守着黄河

发表时间:2024-02-21
巴彦高勒水文人春节期间在黄河河面测验  本报通讯员 刘徽 摄
  □本报记者 王曼玉 通讯员 刘宁青
  “今年大年初一对我们意义非凡,李国英部长和巴彦高勒水文站视频连线,向我们表达了新春慰问!”提起视频连线,李军语气里难掩兴奋。
  李军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巴彦高勒水文站站长,这是他在巴彦高勒水文站工作的第21年。春节假期,他和水文站的另外两名同事坚守在岗位上。
  巴彦高勒水文站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黄河内蒙古河段上段、三盛公水利枢纽下延,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个水文站,该断面连年封冻,冰情复杂。
  春节期间,天气转暖,正值开河关键期。巴彦高勒水文站职工密切关注凌情发展变化,从思想、组织、技术、队伍、物资等各方面做好准备。
  2月16日,大年初七,上午9时,李军和两名同事一起到河面上测流。随着温度上升,河面的冰层逐渐变薄,部分冰面已经出水,测验的难度随之增加,他们三人需要借助吊箱上冰,确保安全。
  钢钎挥动,一下一下,砸在冰面上,冰碴四溅。500多米宽的断面上,需要打28个冰孔。
  “以前纯人工打冰孔,28个冰孔需要打3小时左右。现在有了电动打冰机,效率提高不少。”李军介绍。近年来,巴彦高勒水文站水文测验工作较过去更为精准、便捷,但由于河道断面冰花面积占比大,部分点位仍需人工测量。
  冰面上三个橘色身影,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冰层厚的地方,需要三人轮番开凿;冰层薄的地方,打孔的人要一只手牢牢抓住吊箱上的绳子,确保安全。三人打完28个冰孔,震得双手发麻,胳膊酸痛,再返回起点处测验流量。
  整套流程下来,用了4个多小时,三人在冰天雪地中汗流浃背。
  “稳定封冻期,我们一般5~7天进行一次测验。近期温度升高,开河关键期即将到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密人工测验频次。”李军说,近期防凌形势严峻,为了确保凌汛期各项测验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能有丝毫松懈。
  多年以这样的方式过节,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李军的父母也是水文人,在李军心里,“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精神要用行动弘扬,“守护黄河安澜”是传承的重任。
  在祖国的江河上,还有很多像李军一样的水文人,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坚守在岗位上,用责任和担当为江河安澜“守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21日

作者:王曼玉 刘宁青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