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中国水电十六局董事长林文进:“投建营一体化”——海外工程转型方向
 
分享到:
2018-09-12
 

  □本报记者 杨飞 通讯员 徐月明 钟志刚

  乘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东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会加快。作为世界水利水电建设强国,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更好地“走出去”?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十六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文进认为,集工程投资、设计、建设、运维于一体的“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将成为海外工程建设的转型方向。

  记者:为什么说“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可以带动施工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

  林文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践,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空间,也营造了很好的政治环境,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成功实施。

  但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工程建设中大多扮演的是单纯的承包商角色,工程一完工并完成试运行后,便将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交给业主。其运营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承包商的形象和品牌,对后续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无法产生有利影响,甚至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许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单枪匹马,对外投资存在盲目、非理性行为,虽然成功地走了出去,但未成功地“融进去”和“走下去”。单纯的承包商角色在日益复杂的海外市场已无法满足需求,加速转变商业模式已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融进去”“走下去”的关键。

  “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对工程所在国而言,能有效地解决当地业主的资金困扰和项目建成后运营维护的难题。对我国建筑企业而言,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国内外市场,以更多方式利用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类型企业抱团出海;有利于企业深入融入当地市场,提升持续经营能力;有利于企业掌握经营主动权,降低管理风险,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记者:施工企业实施“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面临哪些挑战?

  林文进:当下中国建筑企业在实施国际业务中,以BOT、PPP模式承揽的项目比重小,与投建营一体化实力强劲的国际同行相比,竞争力稍弱。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施行投建营一体化受到多方面制约:一是该商业模式起步晚,制度体系和经营模式不成熟。二是我国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缺乏海外投资经验,风险评估能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恶性竞争。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环境并不完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国家主权风险等给探索投建营一体化带来诸多挑战等。

  尽管“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这种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参与海外工程建设一大趋势,我们只有去适应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基建市场立足。今后中国建筑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不能只单纯地做好工程建设,还需探索参与运营、后续技术输入、管理服务等,要从承包商到投资商到服务商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最大限度地把我们的标准、服务和管理带出去。

  记者:中国水电十六局在“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林文进:近年来,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依托“中国电建”品牌,制定了优先发展国际业务的战略目标。当前,还确立了“新丝路,新跨越”的海外业务品牌发展目标。经过近20年的辛勤耕耘,我公司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市场遍及亚洲、非洲、欧洲近20个国家,业务横跨公路、机场、水电站、市政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以中西非、环黑海、中亚为主,兼顾东南亚、东欧、北非的市场布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国际人才队伍,成为公司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质量效益型企业的有力抓手,为公司进一步进军海外工程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我公司在海外工程建设历程中,对“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整合建筑产业链资源,强化建设环节能力。“投建营一体化”国际项目开发周期长,综合能力要求高,企业走出去既要加大与国内外大型承包企业、金融机构等的横向合作,也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合作,全面加强交流与磨合,培养和提升全产业链投资、建设与运营的能力,更要注重建设能力,实现互利共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公司与葡萄牙EFACECA公司以及阿尔及利亚KEGT公司组成联营体公司承建阿尔及利亚布伊斯梅尔污水处理项目,与电建集团华东院、北京欧特科新技术公司以及一家国外反恐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喀麦隆比尼瓦拉克水电站工程承建等,不仅充分发挥了各自最优资源,也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建设、运营等综合能力。

  接轨国际,开展属地化运营管理。“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实施,要“入乡随俗”,最大限度地融入项目周边环境,转移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工程是我公司独自承建的第一个执行DB合同模式的项目。该项目作为我公司“国际优先”战略重中之重的大项目,从工程建设之初,便明确提出“接轨国际,管理创新”的要求。根据DB合同项目特点,全方位与国际运作惯例、国际运行模式、国际运营规范进行对标,制定了一系列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相吻合的管理制度,与当地政府、业主、设计、咨询等进行有效沟通与磨合,建立了有效的信任合作体系,有力促进了工程顺利竣工。

  提升融资能力,选择正确的投资模式。资金是做好“投建营一体化”项目的前提条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对国外的金融机构、融资平台、当地财政政策等有一定掌握,要有根据所在国项目特点来选择融资平台的能力,要选择正确项目投资模式,在充分利用好政府资金的同时,利用好已有的融资平台,广泛吸收各类资本,带动商业金融机构和私人资本的参与,强化多边、双边金融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融资等,不断探索和设计更灵活、更适用的金融工具。

  培养和壮大海外业务管理团队。经过20年来的磨练,我公司打造了一批涵盖各专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在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公司对年轻人大胆使用,借助“导师带徒”,带动和鼓励青年职工在国际业务中建功立业。同时,实行队伍属地化管理,这不仅符合当地政府对就业的需求,而且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因此,在曼维莱水电站,公司专门成立喀工管理办公室,对非关键岗位工种,大量录用喀工,同时也招聘使用喀籍工程管理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实行“以中带喀,以喀管喀”的管理模式。

  秉持可持续、共同发展理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投建营一体化”需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利人利己,才能走得更远。长期以来,我公司始终秉承“诚信履约,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积极践行“实施和谐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战略举措,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主动参与当地的抢险救援、基础设施援建等事务。我公司在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当地村民修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当地学校捐款捐物,开展助学活动;义务派工修缮学校、教堂、兵营等,共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目标。

  总之,“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探索虽然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地纵深推进,海外基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坚持互利共赢、顺应时势、组团出海,积极适应、探索和创新“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在高起点“走出去”的基础上,实现高速度“融进去”和高质量“走下去”的目标,必将成为企业探索海外基建市场的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9月12日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三协会联合印发通知 延长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申报期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践行初心使命 体现责任担当
北京金河水务集团向多元化系统服务商和知名集团企业迈进
首届水利企业沙龙活动在京举办
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被评为全国优秀水利企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