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小浪底:高坝雄峙锁苍龙
 
分享到:
2020-10-14

  □本报记者 刘孝祥 杨静 通讯员 韶华 赵吉 史帅斌

  2020年汛期,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再次彰显防洪减灾巨大威力:截至9月底,小浪底水库入库水量约353亿立方米,出库水量约393亿立方米,为蓄水运用以来同期新高;7月下旬,小浪底水库水位降至204.84米,创下水库运用以来新低。

  透视两项纪录,今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备汛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

  不寻常的春天——

  与时间赛跑,不放过一切隐患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99年投入运用,随着设施设备的逐渐老化,加上2018年、2019年,连续经历“低水位、大流量、高含沙、长历时”泄洪排沙运用,枢纽及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的水工建筑物设施设备面临严峻挑战。

  小浪底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要求,严格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做好汛前各项设施设备检修维护。“一定要深入细致排查,特别是对水下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根据部署,2019年汛后,检修维护工作全面扎实细致展开。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疫情当头,既要顽强防控阻击,又要坚决守好大国重器!

  小浪底管理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备汛防汛。一方面,健全防疫工作体系,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细化防控措施,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另一方面,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扎实部署防汛准备、预警与响应、险情报告与抢险、监督检查等工作。

  2月,小浪底管理中心组织人员复工,水下修复工作有序开展;3月初,小浪底、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系统维护维修旋即紧张有力推进。

  全面检查时,潜水员发现:闸门槽底部止水钢板变形、底板钢筋裸露。随后,又发现3条孔板洞、3条排沙洞和3条明流洞均有局部缺陷。对此,汛前维修领导小组精准施策,合理分工,稳步推进;项目人员超常规工作,优化各道工序,严格控制节点。

  采用传统人工排干检查方式难以满足时间要求,怎么办?项目人员成立科技创新攻关小组,首次采用无人机检查孔板洞和流道,运用水下机器人排查检修门、水下流道、消力塘。

  在与时间赛跑的征战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打头阵、做先锋,13位职工火线申请入党。

  据统计,2019年汛后至2020年汛前,小浪底工程泄洪流道修补面积1.5万余平方米,处理渗水裂缝2370米,分别是2018年汛后至2019年汛前修补量的9倍和9.9倍,创造了小浪底工程泄洪系统检查修补的历史纪录。

  特殊时刻,勇毅笃行。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小浪底人守土有责,守土有方,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备汛保卫战”。

  不寻常的汛期——

  6场洪水接连而来,精准调度显威力

  入汛以来,黄河流域降雨量总体偏多,局部暴雨频发多发。黄河干流出现6场编号洪水,为多年罕见。

  进入6月,上游持续降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逐步加大下泄流量。19日,黄河1号洪水出现,防汛形势陡然紧张。24日,小浪底管理中心统筹部署,在全力参加黄委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的同时,同步启动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汛实战演练。28日,小浪底实际最大下泄流量达到5680立方米每秒,创运用以来最高纪录,此时出水口巨大的“水舌”喷涌而出,激起百米水雾,形成“五龙腾飞”的壮景。当日的水工一线忙而有序,闸门运用人员沉着冷静,22次调节闸门开度,圆满完成演练任务。

  “七下八上”是黄河防汛关键期,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7月24日,小浪底水库水位降至204.84米,腾出汛限以下库容近15亿立方米。水库首次出现“见库底”的水文现象,“蔚蓝的明珠”被罕见的“黄河山水图”取代。

  长时间超低水位的运行考验着小浪底人的耐心和细心。为严格控制水位,排沙洞、明流洞和孔板洞相继投入运用。据水工部介绍,8月1日至2日,24小时内完成了18次闸门操作。此外,他们高度关注高泥沙条件下反复启闭闸门带来的磨蚀情况,加密设备巡检频次,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8月11日,4号洪水来袭。此间,下游大汶河流域又突降暴雨。面对“上下夹击”,小浪底水库两度压减下泄流量,全力滞蓄上游洪水。18日,来势汹汹的5号洪水“拍马赶到”。潼关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到6300立方米每秒,是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以来承接单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经科学研判计算,水调处精准下达了17次闸门调度指令。

  水调处副处长胡宝玉说:“今年汛期,工程特殊运用持续时间长。小浪底管理中心科学开展调度运行,工程拦洪削峰作用显著,为下游防洪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寻常的攻坚——

  与水沙鏖战,危难之时显身手

  2020年庚子之夏,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运用创下新高,连续85天!面对急、难、险、重等险情,小浪底人众志成城,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大坝”。

  6月17日22时,小浪底工程3号发电机组主轴密封漏水量突然增加,短时间淹没水导轴承,导致机组停机,油污从水导油槽盖中源源涌出。情况十分危急!

  “马上将顶盖里的油污和泥水抽完,绝不能让油污进入河道。更换机组主轴密封,24日大流量下泄运用前要确保机组正常运行!”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肖明奔赴现场指导督促。闷热的水车室里一片繁忙,检修人员争分夺秒投入战斗。抢修了四天五夜,历时97小时。22日凌晨,3号机组主轴密封抢修工作完成。

  6月27日,一个无眠的大雨之夜。水工部夜检发现:泄水渠右岸下游侧浆砌石边坡出现塌陷。21时,监测维修分公司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小浪底管理中心主任张利新,开发公司总经理曹应超、副总经理张建生、副总经理提文献现场指挥。此时,塌陷面积已扩至10平方米。紧急会商后,大家决定采取快干速凝水泥砌筑块石的方法进行抢修。由于工作面陡峭狭窄,大型机械无法到达。在吊车的空中支援下,大家人工将块石一一摆放到位,凌晨4时抢修完成。

  汛前,运行部专门成立党员先锋队时刻准备打硬仗。值长鲁锋说:“今年汛期,小浪底、西霞院两站10台发电机组3次停机避沙,多次呈现异常状况,大家迎难而上,保证了泄洪排沙期间机组安全运行。”

  含沙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保障枢纽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非凡。今年,技术人员创新方法,潜心攻关,泥沙单一样本测量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提速至5分钟。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紧盯科技前沿,引入一系列亮眼的“监测利器”:利用机器人巡检,实施无人船、无人机进行泥沙监测作业等。

  “下一步,我们将以应用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加强创新与合作,大力提升智慧监测的水平。”监测维修分公司经理朱卫东说。

  沧海横流显本色,危难之时显身手。今年汛期,小浪底管理中心严格执行黄委调度指令,利用淤沙库容,塑造了合理的库区泥沙淤积形态,正确处理了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等任务需求,充分发挥了枢纽以防洪减淤为主的综合利用效益,有效延长了小浪底水库的使用年限。

  下一步,小浪底管理中心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全面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奋发有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0月14日

刘孝祥 杨静 韶华 赵吉 史帅斌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小浪底管理中心广泛开展“牢记嘱托勇争先 同心建设幸福河”主题党日活动
小浪底水库建立水政公安联合执法机制
小浪底水利枢纽: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复工复产
小浪底管理中心党委划拨专项党费支持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 保障下游春灌用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