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通南北 江河润冀津
□本报记者 孟京
在祖国大地上,一条“蓝色水脉”从江苏扬州出发,“爬梯”北上,跨越江河,将一泓江水送入北方大地。这就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强调,要继续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完善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记者日前深入江苏、河北等地探访,真切感受到5年来,东线工程为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和澎湃动能。
在江都水利枢纽的银杏大道上,一座纪念石碑巍然矗立。石碑上刻着“源头”两个绿色大字。作为东线工程的源头,这里南濒长江、北连淮河,4座泵站连接4座绿茵小岛,一字排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三江营引水,利用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4个调蓄湖泊,连续爬升13个梯级“台阶”,把长江水北送天津、东送山东半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于中线工程基本自流,东线工程需通过泵站群逐级提水北送,涉及距离长、省市多,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精准调度,才能确保北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水利部统筹流域内外和上下游用水需求,逐年度科学制定并落实水量调度计划,通过建立工程水量调度会商机制,优化水量省际配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沿线有关单位实施科学精准调度,最大程度保障受水区合理用水需求。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完工,工程供水范围扩展至河北、天津,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不断优化和完善。2021—2025年,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引江水超150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沿线地区用水需求,为华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水资源支撑。
驱车北上,记者来到位于淮安市的洪泽湖大堤上,浩浩汤汤的湖水难见边际。走进洪泽泵站,在数字孪生系统大屏上,机组健康评价指标、安全预警内容、声纹监测数据、视频AI(人工智能)告警信息等一目了然。据南水北调洪泽站管理所所长范明业介绍,近年来通过国产化改造、数字孪生建设,泵站智能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切实保障了南水北调水源安全。
5年来,东线工程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执行”技术体系,选取包括泵站、节制闸、船闸等多元工程类型的骆马湖至南四湖段,打造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示范区,实现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应用。
一泓清水北上,不仅解了北方之“渴”,更让百姓从“有水喝”迈向“喝好水”,提升了沿线数千万群众的生活品质。
在鲁北部分地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彻底成为历史。家住山东德州市的居民王大爷感受到了“南水”带来的改变:“以前水是咸的、涩的,壶里总有水垢。现在水清了、甜了,再也不用担心‘黄牙病’了!”
为守好这条“生命线”,东线工程沿线各地落实产业转型、截污导流等举措,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及以上。
这不仅是一条水脉,还是一条碧水长流的风景线。
深秋时节,满树金黄,京杭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碧波荡漾。“现在早晚都来公园散步,风景好、空气好。”家住沧州大运河湾公园附近的市民冯女士正在湖边散步。
得益于东线北延工程,沧州市供水保障率不断提高。“东线北延工程试通水以来,全市已引调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4.33亿立方米,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同时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沧州市水务局调水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9月,京杭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河畔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景点激活大运河文脉。
不仅是沧州段,截至2025年6月,东线工程累计向京杭运河补水7.51亿立方米,助力京杭运河连续4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在山东南四湖畔,“南水”带来的生态之变同样在上演。
南四湖是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和输水通道。经过多年的深度治理,昔日被称为“酱油湖”的南四湖已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的行列。目前,南四湖的植物种类达656种、鸟类达314种,曾绝迹多年的水雉、白枕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再度出现。
5年来,东线工程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工程沿线的河湖生态安全,并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助力。曾经人们避之不及的黑水河、臭水沟,再度与人相亲。
生态改变的同时,一江清水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门。
在山东济宁市梁山港,万吨级船队缓缓驶过,一派繁忙景象。几年前,这里还是荒芜水洼地,如今已成为京杭运河上“江北最大内河港口”。
东线工程通水后,京杭运河济宁至长江段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实现全年不间断安全通航。
江苏形成的“江淮联调”格局和山东“T”字形水网,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清水北送,利泽万方。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3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为北方地区超19万亿元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我们将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全力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进一步发挥好工程的综合效益。同时,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西线工程、东线二期工程等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一级巡视员袁其田说。
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因水而兴的故事还在延续。奔腾的“南水”,支撑着两岸更多的可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1月13日
责任编辑:孟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