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高原治水兴水
——青海有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记者 张明 吴镝
引大济湟工程调水总干渠、黄河干流防洪、高效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陆续建成,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等工程有序建设……
近年来,青海省水利厅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安全需要目标,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治水兴水实践。
在被称为“魔鬼谷”的那棱格勒峡谷中,青海省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
这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水资源可利用量低。2018年开工建设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体系中的骨干水源工程。工程建成后,能够有效破解当地水资源瓶颈,保障格尔木市、茫崖市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冷湖工业园供水安全,同时提高尾闾湖区防洪标准,保障工业园区及重大基础设施防洪安全。
但高寒缺氧、风雪沙暴、强紫外线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缩短了全年有效施工期。这成为项目进度管理的重点、难点。
工程建设管理局科学管理、攻坚克难,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联合青海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项目,采用PMC(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和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理系统,提升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是青海省首个采用PMC模式的水利工程。新的管理承包模式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中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建设经验缺乏、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保障了工程质量受控、安全生产总体可控、节点目标如期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光利说,“我们还引进了大坝智能碾压、项目区视频智能监控、水利工程单元验评信息化等系统,提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在高耸入云的雪山脚下,水利工程建设者克服现场无通信信号、无正常供电、无直饮水等困难,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
目前,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主体二标(大坝基础处理)合同工程圆满完工,工期提前5个月,取得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双重胜利,标志着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全面进入主坝填筑施工高峰期。
青海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者持续奋战,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可喜进展。蓄集峡水库成功蓄水至水库正常运行的最低水位3395米,蓄水过程平稳顺利,工程投用后,可为德令哈市每年提供1.32亿立方米生活和工业用水;引大济湟工程西干渠32号隧洞顺利贯通,标志着六大子项目主体建设任务进入收官阶段,为工程高质量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青海省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初步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为有力保障城乡供水、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投用,青海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6月30日
作者:张明 吴镝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