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执法检察协作 凝聚流域治理合力
□本报记者 邓婉颖
黄河流域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根本福祉和长远未来的深切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踏遍黄河上中下游各省(自治区)。每每谈及黄河,他都会提到“保护”二字。对于黄河而言,生态脆弱是流域最大的问题,也是治理黄河必须直面的一大挑战。
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形成报告。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黄河流域违规取水、侵占河湖、非法采砂、人为水土流失等行为仍时有发生。2025年,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指出,黄河流域违规取水用水问题仍然多发,侵占河道违法建设问题屡禁不止,地下水超载治理严重滞后,水土保持违法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不仅暴露出法律执行中的短板,也折射出水行政执法环节存在薄弱项,亟需凝聚更强法治合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行动是治理的回答。
近年来,随着水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执法职能回归机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执法力量不足,职责边界不清,内部衔接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用法治力量守护黄河安澜,依然任重道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协作的基石。2025年4月,水利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凝聚执法力量,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这个最大的问题,对水资源管理、河湖库管理保护、水土保持监管等领域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地域范围涵盖沿黄九省(自治区),成为黄河流域强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系统布局,谋定而动。
专项行动部署半年来,水利部政策法规司、相关司局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流域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响应。黄委和流域九省(自治区)积极会同同级检察机关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任务落地。黄委、山西、山东第一时间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宁夏、四川、陕西专门组织召开推进会全力推动;河南、甘肃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青海、内蒙古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推进落实……
一时间,黄河流域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加速形成。
10月30日,水利部召开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工作调度会,梳理总结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阶段性进展,交流经验做法,对专项行动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思想同心还需制度同频。
黄委牵头成立工作组,负责协调解决线索推送、各层级业务监管与行政执法衔接等关键环节;建立水利系统和检察系统工作联络机制,定期通报进展;累计发布6期提示单,精准指导问题解决;开发专项行动平台,实现“一屏统览”。青海、甘肃两省三级检察机关、水利部门联合会商,强化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织密协同保护的格局网。
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既需目光向内,也要视野向外。
水利部相关业务司局与黄委积极利用业务监管平台、卫星遥感解译等科技手段,发现并分批推送违法问题线索617条,为精准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流域九省(自治区),也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线索摸排。
内蒙古充分利用无人机、监控视频系统等信息化工具,提升问题线索摸排效率;河南、宁夏以中央巡视、审计、环保督察等发现问题线索为抓手,举一反三全方位开展线索排查;山西利用乡村网格站、“河长+”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线索排查;陕西积极响应甘肃省检察院移送线索,联动摸排太中铁路涉河桥梁……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域之责。
当前,专项行动时间过半,各级水利部门正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为重要依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九曲黄河,浩浩汤汤,法治护航,方能安澜东流。各级水利部门正不断筑牢行政与司法协同发力的法治堤坝,让这条孕育文明的母亲河,在新时代永续安澜、奔流不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1月8日
作者:邓婉颖
责任编辑:孟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