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利津黄河河务局:凝聚黄河保护的法治之力
利津黄河河务局打造法治文化带,以多种形式普及黄河法治知识 利津黄河河务局供图
□本报通讯员 徐万昌
山东利津黄河河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耕法治宣传教育,厚植法治文化根基,以法治之力筑牢黄河安澜屏障,交出“八五”普法的精彩答卷。
谋篇布局 全面夯实法治根基
时间回溯至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一场由利津黄河河务局60多名干部职工参与的签名仪式,在利津黄河法治文化广场举行,“八五”普法工作正式启动。
利津黄河河务局不断深化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优化法治制度体系,组建“八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精心“耕种”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责任田;编制“八五”普法规划及年度普法宣传计划,绘制时间表、路线图;想方设法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带动“绝大多数”积极参与;汇聚多元普法力量,14名专职普法员、18名普法联络员、95名普法志愿者为普法宣传增添新活力。
一组组鲜活数据见证坚实步伐——5年来,利津黄河河务局举办干部职工法制培训150次、专题法制讲座25期、普法考试55次;开展“法律九进”活动75次,覆盖沿黄群众14万余人。全局上下学法、尊法、守法蔚然成风,普法宣传有力推动法治建设。
守正创新 普法成果熠熠生辉
在普法工作中,利津黄河河务局坚持将法治文化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探索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
沿着78公里利津黄河大堤一路前行,“一段一景一法”法治文化带点缀其间,3处法治基地、1处法治公园、1处法治读书角、百余块普法展示牌不时映入眼帘,通过以案释法、法律条文介绍、治理黄河名人事迹宣传等多种形式,向人们讲述黄河法治故事。
依托张滩险工打造的法治文化广场上,从庄严的宪法宣誓石,到憨态可掬的山东黄河普法吉祥物“禾禾”,从趣味娱乐的普法大转盘,到内容丰富的黄河保护法介绍,处处彰显着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这里已成为沿黄百姓的热门打卡地,并在2024年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利津黄河河务局还积极利用抖音等互联网普法新手段。以水政一线工作为题材创作的《爱河护河,你我同行》《守护母亲河之美,共筑幸福河之梦》《破碎的发财梦》等13部普法微视频,在寓教于乐中,凝聚起沿黄百姓爱护黄河、保护黄河的共识,荣获山东黄河河务局“法治润黄河”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山东黄河普法吉祥物“禾禾”、刁口河故道、抗洪抢险场景等一幅幅以黄河保护治理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让法治文化宣传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深融共治 执法协作破浪前行
2022年9月,山东黄河首个中等巡回法庭——利津县人民法院黄河生态保护巡回法庭揭牌成立,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司法服务保障迈出了坚实一步。
锚定黄河保护治理新要求,利津黄河河务局强化河地融合,推进多元治河,成功构建“司法协作圈”“联合执法圈”,开辟了依法治河管河的新路径。
全力协作,对外用好“朋友圈”。利津黄河河务局联合公检法及涉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协作、行刑衔接、联勤联动、长效监管、司法保障、协作配合等6项机制,加强多方协作;建成山东省首个沿黄生态警务室,倾力打造黄河流域首个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基地,挂牌成立联勤联动办公室、检察官巡回办公室;以河长制为平台,配合县河长办及地方政府整改销号“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83个,滩区监管日趋规范,河道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强化联动,扩大对内“辐射圈”。面对黄河跨界治理的难题,利津黄河河务局携手上下游、左右岸,构建“滨滨有利,河青水兴”黄河高青至利津河段跨区域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推动执法模式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转变。
以法治之帆笃定前行,以法律之名护佑安澜,利津黄河河务局以一项项务实举措为黄河安澜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9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