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栈道位于秦岭南麓汉中地界的褒谷口,属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南距汉中市中心城区仅18公里,东西毗邻316国道和108国道,西汉、十天、宝巴三条高速均在25公里之内,是汉中市交通最为便捷的重点景区。
景区拥有优越的北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噪音,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属世界同纬度最佳人类生存居住环境。
景区内湖光山色,翠峰林立,景色宜人,早在清朝同治时期就被文人王晚香概括为“褒谷二十四景”而闻名于世。景区汇集了众多的国宝级旅游资源:有世界首例人
工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有享誉国内外的书法瑰宝——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遗址遗存;有与长城、大运河比肩的中国古代第三大建筑奇迹——褒斜栈道遗
址;有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山河堰遗址;有70年代初全国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石门大坝;这里还是千金一笑的西周美女褒姒的故
里;汉王刘邦从这里出发,成就汉家帝业,开汉族、汉文化先河;曹操在褒谷巨石上挥毫留下存世唯一墨宝“衮雪”;萧何月下追韩信,张良火烧栈道写“玉盆”,
谱写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华章;诸葛亮六出祁山,两次经过这里,吴玠、吴璘阻击金兵均取道于此……
石门栈道风景区,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今天已然成为汉中这座历史文化魅力城市北大门上的耀眼明珠,是汉中唯一一处集“汉”、“水”、“绿”特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人说“到汉中不到石门,等于没到汉中。”
栈道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它是古人为了在深山峡谷中通行,在峭岩陡壁上凿孔,立木为柱,横木为梁,架桥连阁形成的一种通道,能通行车马,极为险要壮观,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川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拓展于秦汉,因战火焚毁,遗存极少。
古栈道大多在汉中境内,其中褒斜道最富盛名,它南起汉中褒谷口,北到眉县斜峪关,全长235km,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主干道,也是兵家商旅的通行官道,
曾“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褒斜道的开通,沟通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联系,推动了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交通、商贸、建筑、邮驿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大运河比肩的中国古代第三大建
筑奇迹”。
石门水库的修建使褒斜道遗址被水淹没。石门栈道是在褒斜栈道原址上方抬高72米仿建而成,全长1.8km,浓缩了古栈道的七种形制,以及“邮、亭、驿”等古建筑。成为汉中旅游的一张精美名片。
石门水库由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水电部第三工程局施工,1969年10月开工,1973年基本建成,是一座集灌溉、发电、防汛、城市供水及旅游
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石门大坝是七十年代初全国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88m,弧长254米,总库容1.098亿m3,电站装机4.05万千瓦,设计灌溉汉台、城固、勉县及鑫元开发区农田51.5万亩,建成以来为汉中市的工农业发展、社会稳定及防洪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汉中人民称为“母亲库”。
在石门水库上游九公里处,古褒国时有一小镇,叫“褒姒铺”,它是昔日“烽火戏诸侯”中的女主角褒姒的故里。晚唐诗人胡曾在《褒城》中写道: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褒姒铺原址在修建石门水库后被淹没。现在景区修建的褒姒铺是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休憩的地方。
主要包括两汉三国雕塑群,栈道风云及千古石门浮雕文化墙,褒姒传奇及两汉三国历史故事泥塑,以及历史风流人物铜像等。汉王刘邦组雕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高17m,重1600t。该广场所体现的石门文化凸现了汉中开汉业、三国风云起的豪迈情怀。
又称山河庙、萧何庙,始建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为纪念萧何、曹参创修山河堰造福汉中人民而建。原址在河东店镇后街,毁于1981年特大
洪水,于2008年在石门栈道景区重建。山河观占地约四亩,主体建筑包括灵官殿、斗姆殿、三清殿、三官殿、三圣殿、龙王殿、土地殿、萧曹祠等,塑有神像
99尊,为汉中档次最高的修道场所。
象征爱情的神秘吊桥,桥长161m,桥型玲珑婀娜,似一道美丽的彩虹横悬在褒水之上,两岸桥台上的鸳鸯亭顾盼流连。桥身仅宽80cm,行人上桥时,桥体摇摆起伏,考验着人们对爱情的忠贞,情人们需相拥方能平稳度过,相传“要得爱情长久时,情人桥上走三回”。
取褒河野生草鱼,现杀快做,以郫县豆瓣酱、凤县花椒等入清油爆炒,再配以葱、姜、蒜、桂皮、香叶等十余种作料慢炖,鱼鲜嫩入味,见红油而不烈,麻中透香,
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悠长,被誉为陕南一绝。“游石门栈道,品褒河鲜鱼”已成为汉中人饱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