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来了,水来了!”7月16日上午,经过12小时的汩汩流淌,汉江一泓清水流进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引汉济渭黄池沟配水枢纽,向西安开始供水,现场的人们难掩激动之情。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留住青山,引来绿水,长江与黄河浪漫“牵手”。
滚滚汉江水穿越秦岭流进西安
本次通水从引汉济渭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的三河口水库取水,滚滚汉江水经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12个小时进入黄池沟配水枢纽。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先期通水标志着引汉济渭工程取得决定性成功,实现了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
“引汉济渭工程的先期通水,构建了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显著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就需要引汉济渭工程这样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发挥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五纵十横”陕西水网的重要干线,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南北输水骨干通道,也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至关中渭河流域,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富平县等11个县城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GDP,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同时,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可増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至7亿立方米,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构建陕西水网、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水安全、改善渭河水生态环境、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水工程完工具备通水条件
引汉济渭工程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
调水工程(一期工程)被列入“十三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1年7月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5年4月初步设计获批后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组成,总投资191.25亿元。
黄金峡水利枢纽于7月9日实现下闸蓄水,电站泵站正在抓紧安装调试,计划年内投运;三河口水利枢纽于2021年2月实现下闸蓄水,12月电站投产发电,累计发电上网1.61亿度;秦岭输水隧洞于2022年2月22日实现全线安全精准贯通;2023年6月通过通水阶段验收,具备通水条件。
秦岭输水隧洞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分黄三段(黄金峡至三河口)和越岭段(三河口至黄池沟),其中,黄三段进口位于黄金峡水利枢纽坝后左岸,出口位于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约300米处控制闸,全长16.48公里;越岭段进水口位于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右岸控制闸,出口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黑河右岸支流黄池沟内,全长81.78公里,隧洞最大埋深2012米。
输配水工程分布于渭河两岸??受水对象广泛
输配水工程由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分布于渭河两岸,主要任务是将引汉济渭工程调入水量输送给关中地区渭河两岸重点城市、县城和工业园区。输配水工程的中上游段,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南干线黄池沟至灞河分水口段、北干线黄池沟至泾河新城分水口段组成。黄池沟配水枢纽作为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衔接节点,以分水池承接汉江来水和金盆水库补水,动态调配至南北干线和黑河引水渠。南干线西起黄池沟配水枢纽,东至灞桥区灞河分水口,线路总长100.41公里,线路全线采用封闭方式输水,线路依次经过周至、鄠邑、长安及灞桥四个区县。北干线南起黄池沟配水枢纽,北至泾阳县城北泾干镇龚家寨村,沿线途经西安市周至县,咸阳市武功、秦都、兴平、礼泉和泾阳(泾河新城),线路总长89.54公里。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17日全面开工,黄池沟配水枢纽已建成,与黑河西安供水管线连接,已投入使用;南北干线计划2026年全面建成投运。
三期工程由南干线灞河分水口至华州分水口段、北干线泾河新城分水口至富平分水口段、渭北西干线杨武分水口至杨凌分水口段组成,线路全长153.62公里。供水范围为渭南市、杨凌区2个重点城市,武功、临潼、三原、高陵、阎良、华州、富平7个县区,西安渭北工业园区(高陵、临潼、阎良3个组团),共计10个受水对象。工程涉及关中地区渭河两岸的西安(灞桥、蓝田、临潼、高陵、阎良)、咸阳(泾阳、三原、武功)、渭南(临渭、华州、富平)和杨凌区共计12个区县。计划2023年完成可研、初设审批,工程开工建设。
后续工程建设快马加鞭
记者了解到,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未发生一般等级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持续稳定在80%以上。工程建设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按照“三同时”原则,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全过程监管。同时,高度重视移民安置,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按照移民规划,高质量完成移民搬迁和专项建设任务,使近万名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后续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并加强调度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院士专家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补充,对建设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国家水网格局,扭转东中西南北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重大国家战略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争取黄河取水指标,每年由汉江进入渭河流域的15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对关中城市群、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保障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引汉济渭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长距离施工通风、超硬岩、高频强岩爆、突涌水和高温高湿等多种世界性难题,克服了多种突发情况和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出现伤亡事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在未来做得更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在一项项自主研发的创造性科技成果的助力下,取得了秦岭隧洞施工没有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好成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引汉济渭工程非常具有挑战性,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是“岩石掘进机法水工隧洞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的代表性工程,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工程,贯通一个90余公里的洞子,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它几乎碰到了我们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所有的地质灾害,工程做得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