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福建茜安灌区节余水量 支撑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2025-05-08
 
  □本报通讯员 谢星宇 何敏志
  当前,福建省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狮子头村,源源不断的交溪水正通过狮子头电灌站抽引,顺着水渠淌进赛岐、湾坞等重要灌片。
  据悉,狮子头电灌站作为福安市茜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提水流量达1立方米每秒,日供水量可达6万多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下游农业的灌溉。
  在宁德市水利部门的指导下,福安市茜安中型灌区以农业节水智能化管理为抓手,强化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搭建起以茜洋溪拦河坝、狮子头电灌站和顶头、炉山、半岭等水库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水利体系。近年来,随着节水改造的不断实施,茜安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639,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成为全省灌区的节水标杆。
  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老灌区怎样成为了节水新标杆?
  节水增效,计量设施是关键。茜安灌区干支渠全长65公里,在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下,支渠与干渠分界处均配备计量设备,建成1套综合管理平台、10处远程控制系统、10处超声波量水系统以及10处管式量水系统。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计量系统,实现了灌区骨干与田间工程分界点的计量供水全覆盖,以及所有供水面积按照用水计量管理。
  茜安灌区担负着溪柄、赛岐、湾坞、下白石和甘棠5个乡镇6.2万亩农田的引水灌溉任务。福安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用水总量被细化分解至灌片级。同时,各乡镇成立了农业用水管护中心,并以受益村为单位设立管护小组,形成了“县级部门—灌区机构—乡镇管护中心—村级管护小组”的多级联动用水管理格局,各层级的职责分工明确,实现了用水管理的精细化。
  管理机制的创新不断推动着管护效能的提升。在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福安市茜安水利服务中心通过与村级管护小组签订管护协议,明确末级渠系工程管护责任,并将灌区农业水费计收权委托给各乡镇农业用水管护中心,由其负责向村委会计收超定额、超计划用水部分的水费。计收所得全部用于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用水管理规范化。
  一系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措施,有效规范了用水行为,约束了不良用水习惯,也让茜安灌区农业用水量显著降低。2024年,茜安灌区农业实际用水量为2495.65万立方米,较用水定额2793.68万立方米减少298.03万立方米,节约率达10.67%。
  节约出的水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下游湾坞工贸区,为工业企业注入“活水”。下游的湾坞工业集中区作为国内单体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水资源。目前,茜安灌区为湾坞镇及工业区提供日常用水量约10万吨,有效缓解了园区用水紧张。
  “活水”支撑产业集聚,一大批不锈钢企业纷纷入驻园区。据介绍,湾坞工贸区全产业链年产值近2000亿元,为当地创造近2.3万个就业岗位。
  茜安灌区不仅为下游湾坞工贸区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还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行走在茜安灌区,不仅有传统种植的粮田,更有葡萄、水蜜桃等高附加值蔬果,这些都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灌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业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
  “老灌区”在改革中焕发“新生机”。在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宁德市始终注重统筹区域发展,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福安市茜安水利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灌区供水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不仅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力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多赢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8日
责任编辑:王瑜
414155477fdb43f489c3e59396cb6f8d_B_BASIC.jpg
1:2025年4月4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黎明湖湿地生态公园,翠绿湖水、绿植,悠闲的白鹭、水鸭,与亭台、廊桥等古典园林相互辉映,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踏青游玩。谢贵明摄.JPG
020b079fd0314673b7b0d41443060072_B_BASIC.jpg
微信截图_20250226103506.jpg
图片1.png
光泽县寨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本报通讯员 李霖昊 摄.jpg
斑竹电站水库  本报通讯员 李本治 摄.jpg
汀江棉花滩水库开闸泄洪 福建省水利厅供图.png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