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帧新景感知三峡库区发展温度
□本报采访组
重庆市有38个区县,其中15个区县位于三峡库区淹没区。百万移民搬迁完成后,库区后续发展依然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关注。
2011年,三峡后续工作启动。15年来,国家在重庆累计实施三峡后续项目5466个,在移民生活、生态改善、安全保障等领域深耕细作,持续发力。走进重庆三峡库区,那些充满烟火气、生态美、安全感的库区新景令人印象深刻,也让记者感知到三峡库区发展答卷的温度与厚度。
生活新景:“移居”变“宜居”
一张张老照片,展现出库区移民安置区老旧小区过去的“窘迫”:房屋依山而建、沿街排布,建筑密度大,社区脏乱差……
“无论是脱贫摘帽子,还是小康上台阶,前提都要住得好。”重庆市水利局总规划师余棋林介绍,重庆依托三峡后续项目,着力推动移民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在奉节县鱼复街道明良社区,4个三峡后续项目协同发力——斑驳的建筑立面被重新修缮,楼道刷得洁白明亮,雨污管网通了,燃气隐患清了,消防设施换新,还建有养老托幼助餐点。截至2023年年底,奉节县已完成17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0余万户居民。
在丰都县,新建的幸福小学、培元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从愿景变成现实;移民广场上,正在直播的网红歌手带动围观群众一起大合唱,另一侧的广场舞团中能看到“老中青少”齐上阵;高家镇水厂扩建升级,建设智慧供水平台系统,更好保障城乡饮水同源同质。丰都县副县长袁振感慨:“三峡后续项目实实在在让库区再发展、幸福能延续!”
在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的农村移民安置区,新建社区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内,村民能办业务、学技能。榨菜种植区铺就灌溉管网,乡情馆里展示着榨菜文化,闲置农房变身直播间,撂荒耕地重新种上庄稼,每年为村民增收近80万元。
积点成面,满目皆新。15年来,重庆实施沿江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2418个,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数据显示,库区15个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库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生态新景:“岸线”变“绿脉”
库区岸线蜿蜒,串联起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坚定决心。重庆始终将生态修复摆在首位,以三峡后续项目为依托,让昔日岸线蝶变成“长江绿脉”。
初秋,重庆涪陵区的梨香溪畔,溪水澄澈如镜,新建的人行步道上,居民正休闲漫步。梨香溪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3698万元,使水质稳定达Ⅲ类及以上。涪陵区水利局工作人员胡艳卉一说起三峡后续项目就干劲满满:“这些年我们光实施生态保护项目就有152个,小区门口建公园、铺步道,老百姓安逸得很!”
云阳县双江大桥北侧至黄岭嘴的岸线,曾因三峡水库蓄水形成大面积消落区,一下雨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2018年起,云阳县在4977米岸线实施植生块护坡、加筋麦克垫护坡,同步建设市民活动广场、景观游步道和排水管网。经常在这散步的市民陈国强感慨:“这新修的岸线真是既结实又好看!”
看江水悠悠,赏绿意盎然,良好生态成为库区新名片。截至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库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8%提升至54%。“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生态新景愈发鲜明。
安全新景:“隐患点”变“安全区”
从“被动避险”到“主动守护”,重庆针对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等问题,依托三峡后续项目构建安全防护体系,让隐患点变身“安全区”。
奉节县安坪镇藕塘滑坡体,早些年已出现变形迹象。而当时,滑坡体上还有4000多名群众居住。2015年,奉节县果断启动整体搬迁。如今的移民新镇,道路宽阔、设施齐全,学校书声琅琅,新建医院设施齐全,溪谷、橙乡、水镇等特色景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万州区五桥河流域沱口至长岭段,曾因洪水频发威胁群众安全。当地实施安全防护工程,建成了1117米分洪隧洞,将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工作人员介绍,同步建设的分洪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位实时监测和广播预警全覆盖,为沿线居民提供智能守护。
15年来,重庆实施滑坡、崩塌体、危岩体、塌岸防护等工程治理项目1318个,库区3650处地灾隐患点和2458处高切坡实现全覆盖监测,431处存量危岩点除险清患率达97.4%。
长江奔腾不息,库区发展不停。江边的观景台上,游客正在用镜头定格一江碧水的美景。未来,库区一定会有更多新景被历史记录。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先明 迟诚 岳虹 杨美杰 杨丹)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10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