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重庆

河湖共治 水城共融

——重庆璧山区以水为笔书写绿色答卷

发表时间:2025-08-28

璧南河 本报通讯员 廖学东

  □本报通讯员 王炯其 谭靖怡

  金秋时节,行走在重庆市璧山区璧南河畔,放眼望去,是一泓碧水与城交融的图景。

  璧山区近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坚持以水兴城,通过“治河、管河、护河、美河”,从河湖共治到水岸同治,再到水城共融,逐步探索出一条治水兴水美水之道。

  科学治理让河湖重焕新颜

  璧南河清水潺潺,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正在河边晨练的市民刘正富感慨:“十几年前这里的水又黑又臭,现在变得这么清澈,真是让人高兴。”这条璧山人的母亲河,曾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而被戏称为“洗墨池”。

  如何守护璧南河的一泓清水?自2010年起,璧山区集中力量推进璧南河综合治理,运用“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系统化治污方式,显著恢复与增强了水生态系统功能。2017年,璧南河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

  过去,璧南河流域聚集了较多工业企业,加之流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双重压力,给河湖治理带来不小挑战。对此,璧山区先从污染源治起,先后关停多家污染企业和有污染的养殖场,同时积极引导帮助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升污水预处理能力。

  璧山区沿璧南河两岸留足48米作为河岸保护范围,在清淤疏浚的基础上,对河岸进行绿化美化。璧南河生态河流风景线长达50余公里。

  通过河湖系统治理,截至目前,璧山区主要河湖水质显著提升,盐井河、青龙湖、三江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璧南河两河口断面、璧北河、梅江河水质稳定维持在Ⅲ类水平。

  河流管家让问题“清仓见底”

  8月21日,璧南河牛角湾社区段村级河长余万波像往常一样巡查河道。从他手机里显示的历史记录来看,他每次巡河都要徒步2公里多,并在记事本备注巡查发现的问题。

  在璧山,像余万波这样的“河流管家”还有很多。璧山区将河湖管理责任精准落实到1.4万多个点上,实现了“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池一策”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水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落实到位。

  在璧山,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管家”,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个塘堰都有自己的“户口本”。

  2024年以来,璧山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99万次,巡河里程近2.5万公里,发现并整改问题2600余个,实现所有问题“清仓见底”。

  走进璧山碧清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内,通过智能化操作,城市污水、生活废水依次进入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经过全流程净化后,这些再生水顺着管道奔赴城区各地,开启再生利用的“生命周期”。

  开发利用再生水,是璧山区节水开源的重要举措。处理后的再生水一部分用于城市循环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河湖补充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目前,再生水已广泛应用于璧山区市政环卫、道路冲洗、园林浇灌等场景,为城市供水系统“减负”成效显著。

  从河湖共治到水城共荣,璧山区因水而越发灵动。如今,“保护河湖,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理念已深深植根于璧山百姓心中。这座被河流环绕、满目苍绿的生态之城,正用河湖长治、碧水清流的生动实践,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28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