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产论英雄”激发企业节水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黄一为
浙江省温岭市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的雨水花园中,集水管正将屋檐滴水导入蓄水池。
“这些水替代自来水用于绿植浇灌、卫生间冲洗,一年能省下不少水。”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妙海介绍。更让他期待的,是用水指标交易平台的上线——按照新机制,企业用水指标若有富余或短缺,均可通过平台进行市场化流转。
孙妙海的期待,源于温岭市正在纵深推进的“吨产论英雄”水价激励改革。温岭市泵与电机、汽摩配件、鞋业等产业集群发达,工业用水需求大,但本地水源稀缺,七成用水依赖跨区域外调。“工业渴水”与“水源紧张”的矛盾,制约着产业升级的步伐。这场以“吨水效益”为核心的改革,通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创新市场化配置机制,构建科学评价、动态调控、交易流转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让企业的“节水账”越算越清,也让稀缺的水资源找到高效流动的新路径,企业节水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今年6月,温岭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温岭市“吨产论英雄”水价激励改革实施意见》,指导并规范改革相关工作。
改革的核心举措之一是建立科学的用水绩效评价机制。全市近300家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均从“单位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税收、就业人口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个维度被精准“画像”,并据此划分为L1(领跑类)至L4(落后整治类)4类,评价结果直接关联企业初始用水指标的核定。
“L1类企业新增合理用水需求将得到优先保障,L4类企业则面临节水整改及指标核减。初始水权核定并非‘一核定终身’,企业若在本年度内提升用水效率,可在下一年度核定中享受政策红利。”温岭市节约用水服务中心主任柯连凤表示,这种差异化政策让“高效用水有激励、低效用水受约束”的导向愈发鲜明。
对企业而言,节水不再是额外负担,而是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泵企,我们的节水责任是双重的,不仅要自身做好表率,更要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助力全社会节水。”孙妙海说,利欧集团持续投入资金研发高效水泵等产品,帮助农田灌区、城市水厂降低输水能耗。
在台州森林造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节水成效藏在再生水管道中。“我们自建污水处理厂,使94.97%的水实现循环利用,生产1吨纸的耗水量从行业平均的15吨降至3吨以内。”公司办公室主任应凯耀介绍。
“我们还将通过定期公布企业用水绩效排名和交易数据,让公众直观感受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凝聚‘节水即增效’的社会共识。”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王相荣说。
理念的转变,最终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温岭构建了“初始指标核定+市场化交易”的双轨机制:初始用水指标基于企业近3年用水量、用水绩效及节水成效“适度从严”核定,节余的指标则可在交易平台上分档定价转让,价格与现行工业用水价挂钩。
“以温岭工业用水价每立方米5.64元计算,若企业初始指标10万吨、一年节余2万吨,仅水费就能省下约11万元,指标交易还能带来约4万元收入。”柯连凤举例说明。
“这种机制既缓解了部分企业用水紧张问题,又避免了‘一刀切’限水对地方经济的制约。”王相荣说,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我们的工艺不断改进,比如在造纸设备毛布清洗环节改用雾化喷头,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前提下,用水量明显下降。”应凯耀表示,新政策让节水成效转化为可量化的收益,是对企业最实在的鼓励。
如今,车间循环系统中流动的不只是水,更是可交易的资产。温岭市还建立了多部门协同机制,由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节水激励与交易监管,严格审核交易流程,每年组织集中交易;公共供水企业负责统计并上报企业用水数据,确保改革落实到位。
“温岭市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管理实施意见计划于近期印发,我们将于年底对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用水绩效评价,并启动超定额加价收费。未来,我市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让宝贵的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动。”柯连凤说。
新闻视角宽一度:让更多节水者得益
浙江省温岭市在工业领域推行的“吨产论英雄”水价激励改革,通过科学的绩效“画像”、差异化的分类管理以及灵活的市场交易,让节水成为看得见收益、摸得着价值的必选项,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更深层来看,这场改革不靠行政指令,而是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支点,撬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一系列“吨产论英雄”水价激励举措下,企业节水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不仅主动淘汰了高耗水、低效益模式,而且通过积极开展技改节水、循环用水等迈向“低耗水、高效益”的新路,本质上是用资源配置的“减法”换来了发展质量的“加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吨产论英雄”论的不只是水的效益,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温岭的探索以改革理顺资源与发展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我国众多面临同样困境的地区提供了思路。我们期待,更多让“节水者得益、高效者得水”的创新机制在各地涌现,让节水成为全社会共识,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27日
作者:黄一为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