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云南

昆明今年的雨水情势及对城市供水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6-10-13
  今年7月下旬以来,昆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伏旱,全市高温少雨,河流水量锐减,水库蓄水困难,城市供水紧张,部分高、边、远区域出现了临时停水现象,市民反映较大。为此,笔者就昆明市的水文气象条件、今年入汛以来主要供水水源区的降水情势、供水水库及相关河流的来水情况以及对城市供水的影响做了分析,旨在让广大市民了解目前昆明遭受旱灾和城市供水紧张的现状,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理解支持和配合市政府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共同度过供水紧张的难关。

  一、昆明城市的气象水文条件

  昆明城区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普渡河上游的滇池流域腹地,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由于西面、北面有海拔3000~6000米的横断山脉,东北面有海拔2500米以上的乌蒙山等山脉的屏障作用,阻挡或削弱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使得控制枯季的主要气流为来自西南面的干暖气团,造成昆明市区在11月至次年4月多为少寒温和、晴朗干燥的天气;而5~10月,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上或东移,西南季风进入昆明市区,带来充沛的水汽,形成暖湿多雨的季节。同时,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等调节温湿度,使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获得了“春城”之美称。城区多年平均气温14.7℃,多年平均降水量985.5mm,雨季时间为5~10月,主汛期为6~8月。降雨的空间分布为西、北部即西山、西北沙河至松华坝上游一带雨量较多,东南部即呈贡至大板桥一带雨量偏少。

  城区所在的滇池流域为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其范围北起嵩明县梁王山脉,南至晋宁县六街照碧山,东起呈贡县梁王山,西至大青山和西山,汇水面积2920平方公里。流域内分布有汇入滇池的20余条大小河流,但大部分河流源近流短,汇水面积小,产水量少。汇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大河、东大河、柴河、新河等8条。在这些河流上建有松华坝大(二)型水库和宝象河、松茂、横冲、大河、柴河等7座中型水库,以及东白沙河、西北沙河、红坡等小(一)型水库。目前向昆明主城供水的水库有松华坝、宝象河、红坡、大河、柴河5座水库,另外,通过天生桥抽水站抽取沙朗河水入红坡水库向城市供水,形成了以“五库一站”为主体的城市供水格局。由于供水水库的主要来水由降水补给,因此,供水水库水源区的汛期降水量对城市供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今年的降水情况

  我市今年从年初到现在的天气情势总体为:冬春无雨干旱,春夏雨季提前,汛初降雨正常,伏旱早来持续不断,少雨高温时间长。根据我局在昆明市5区1市8县设立的83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今年1月至4月底雨季来临之前,全市各县降水量仅为18.8~63.7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相比减少了4~6成,春旱严重。4月28~29日,全市大面积降水,雨季来临时间较往年提前了10~15天。5月~7月20日,全市出现了6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即5月12~14日,5月28~31日,6月8~9日,6月22~25日,7月7~8日,7月13~18日,各场次降水均在35毫米以上,其中7月7~8日的降水量最高值(呈贡)达到了124.3毫米,为该县有资料以来的日量最大值。1月1日至7月20日,全市各雨量站的降水量在437.9~565毫米之间,与同期多年均值相比,处于基本正常的状况。该时段的降水具有集中程度高、降雨强度相对大、空间分布不均、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的特点。特别是6月24日,7月7日、14日的几场降水,给昆明主城和呈贡县的部分地区造成了较大的洪涝灾害,但主要水源区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相对偏小。

  7月下旬以后,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偏强,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夏旱和伏旱,我省也长期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控制,水汽条件较差,无明显的降雨系统影响。昆明市主要以多云天气为主,没有明显的全区性中到大雨降雨过程,全市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其中官渡、盘龙、嵩明、寻甸、东川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7成,晋宁、西山偏少4-6成。特别是8月份全市各县(市)区降雨较历史同期偏少4~8成。其中,松华坝水文站、大板桥雨量站、嵩明县气象站8月降雨量分别为51.3毫米、31.2毫米、47毫米,均为195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较历史同期偏少81~74%。根据综合分析,7月下旬至现在,全市雨量为30~50年一遇特枯时期。

  “五库一站”所在区域的松华坝、中和、白邑、阿子营、大板桥、宝象河、大河、柴河等水文(雨量)站1月1日~9月27日雨量介于578.8~717.4毫米之间。其中 7月21日~9月27日雨量介于114.4~190.5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多年平均值相比,减少5~6成,与松华坝水库改扩建以来最枯的1992年的同期降水量相比,减少了2~4成,为我市1929年有雨量观测资料以来的最小值。为此,单从降水量而言,“五库一站”所在区域已处于50年一遇的特枯干旱时期。各水库具体情况如下:

  松华坝水库:1月1日~9月27日面雨量为622.3毫米,较历史同期多年均值833.4毫米减少211.1毫米,减小幅度为25.3%。其中7月21日~9月27日雨量为151.6毫米,较历史同期363.0毫米减少211.4毫米,减小幅度为58.2%,比历史上最枯的1992年的同期值202.1毫米还少50.5毫米,为1953年有资料以来的最小值。

  宝象河水库:1月1日~9月27日雨量为632.3毫米,较历史同期739.4毫米减少107.1毫米,减少幅度为14.5%。其中7月21日~9月27日两个月总雨量为114.4毫米较历史同期298.2毫米减少183.8毫米,减小幅度为61.6%,比1992年的同期值179.4毫米少65毫米。

  大河、柴河水库:1月1日~9月27日雨量为601.2毫米,较历史同期791.5毫米减少190.3毫米,幅度为24.0%。其中7月21日~9月27日雨量为155.3毫米较历史同期342.2毫米减少186.9毫米,减小幅度为54.6%,比1992年的同期值248.6毫米少93.3毫米。

  三、河流、水库来水情况

  由于我市河流、水库来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来水量的多少一方面要看一次降水的量和强度,另一方面还要看土壤的前期含水量。在今年的降水中,由于冬春少雨,土壤含水量少,前期降水大部分渗入土中,而土壤含水量基本饱和后才有地表径流。因此,汛期开始时虽有一定降雨,但由于场次降雨量和强度相对偏小,场次降水间隔时间长,陆面蒸发大,河流、水库的来水相对偏小。7月21日以后,全市气温持续偏高,降雨严重偏小,出现了大面积持续性干旱。在“五库一站”水源区,仅出现了一次达到30毫米的降雨过程,其它时段的降水量小、时间短,基本没有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河流来水量剧减,水库蓄水大大减少。

  根据我市20个水文站的资料分析,在昆明市境内三大水系普渡河、南盘江、牛栏江的干支流上出现中水位以上洪水的测站仅有三分之一;尤其在8月以后,大部分水文站的流量仅为往年同期流量的二至五成,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汛中枯水现象。从松华坝水库上游牧羊河和冷水河上的中和水文站与白邑水文站的观测资料看,1月1日~9月27日来水量为5716万m3,较历史同期多年均值10194万m3减少4478万m3,减小幅度为43.9%。其中7月21日~9月27日来水量2071万m3,较历史同期5968万m3减少3897万m3,减小幅度为65.3%;松华坝水库7月21日~9月27日入库水量3305万m3,较历年同期均值8950万m3减少5645万m3,减小幅度为63.1%,为30年一遇的枯水期;9月1~27日入库水量811.2万m3,较历年同期3062万m3减少2250.8万m3,减小幅度为73.5%。其它如宝象河、大河、柴河、红坡水库各时段的来水也比历史同期多年均值减少了4~7成。

  四、对昆明城区后期供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由于7月下旬以来降水量严重偏少,河流来水不足,水库蓄水锐减,导致向城市供水的五座水库目前的蓄水不足历史同期的二分之一。如果在今年汛期结束前没有大的降水过程,入库水量没有大的增加,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的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的话,将对昆明城市今冬明春供水产生突出的影响。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城市供水工作的领导,市、区水利、农业、市政公用、节水办、自来水公司等涉水单位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城市供水的应对措施,开源节流,科学调控,优化配置,确保城市供水。昆明市水利局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制定抗旱供水预案,采取一库一策,充分挖掘现有水源潜力,千方百计增加蓄水,做好抗旱供水工作。但是,减少和限制供水将是今冬明春面临的严峻局面。

  水是人类与其他一切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当前,由于城市供水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突然使我们感到水的多与少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是如此贴近和紧密,感到水资源对生命的重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是我们每一个市民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的一种责任和表现,我们每一个市民都应该积极支持和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应急措施,保护和爱惜水资源,共同度过供水紧张的难关。

  来源:云南水利信息网 2006年10月13日    

相关新闻:

兴水惠边疆

“解渴”有良方

云南曲靖市沾益区:“党建+业务”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云南多部门共同开展水利普法宣传

云南水利项目建设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