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新疆

扎根边疆三十五载 用初心使命守护盛世安澜

——写在中国水电十五局进疆35周年之际

发表时间:2021-09-27

新疆阿拉沟水库

新疆大西沟水库工程

新疆喀浪古尔水库

新疆克孜尔水利枢纽工程

新疆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

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大坝

  □通讯员 杨瑞花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86年9月,在时代号角声中,中国水电十五局心怀边疆建设,响应党中央号召,重兵挺进大西北。

  一个深秋的夜晚,满载200多台套大型设备、1300多吨物资器材的绿皮火车,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兵分三路,进军大漠戈壁、雪山峡谷,开启了长达35年的边疆水电建设征程。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域。水电十五局在新疆先后承建了70多项工程,足迹踏遍大疆10余个地、州。他们怀揣解决百姓吃水难、用电难的初心,坚持“治水为民 兴水强国”的夙愿,用秦腔一般的朴实和豪放,筑起生命的泉眼,为各族人民送上纯净的水、清洁的电,助力丝路沿岸百姓告别了缺水缺电的历史。

  解决吃水难题,筑起“泉眼”润泽大漠戈壁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进疆以来,水电十五局围绕饮水和生态安全,建设精品水利工程,全力解决农村吃水和农田缺水的历史难题。

  他们在新疆的故事,从阿克苏的克孜尔水利枢纽开始。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中线重镇,沙漠、山川、戈壁错综交杂,居住着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流量非常不均衡,缺水、洪水问题,困扰了这里的人民千百年。

  1986年开始,随着“龟兹川水”上的克孜尔水利枢纽的崛起,缺水、洪水问题逐步在消失。克孜尔是新疆目前最大的水库,大坝全长2200米,灌溉面积150万公倾,工程地处强地震带。水电十五局历时7年建设,工程提前下闸蓄水并投入运行,先后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大禹奖”等多个国家级建筑大奖,在新疆水利界乃至全国影响巨大。

  1999年3月15日,克孜尔水库经历了5.6级地震考验,安全运行无塌陷。

  克孜尔的运行,对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供水、防洪免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满足了库车、沙雅、新和三县灌区11.33万公顷农田灌溉要求,使下游沿河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洪水,保护沙雅、新和两个县城及其灌区的农田免受洪水灾害,维系着下游各族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现在,望眼克孜尔,水域广阔,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西域地理风貌有机地融合。丰富纯净的水源,使这里成为了新疆重要的粮、棉、甜菜、油料作物生产基地,也成为了世界上濒临灭迹的珍稀鱼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扁吻鱼的栖息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丝绸之路南线,塔克拉玛干沙漠纵横数百公里,绿洲的延续纯粹靠“天”。

  这里有一条西域藏宝之河——喀拉喀什河。河上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水利部重点扶贫工程,坝高138米,在当时名列我国第一、亚洲第二高坝。

  水电十五局历时6年建成运行,工程先后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创中国企业新纪录。1999年,建成后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成功抵御了喀拉喀什河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乌鲁瓦提的运行,保障了喀拉喀什河下游6.7万公顷耕地灌溉用水需求,和田河绿洲及其防护林网得到了发展,灌区内的土地盐碱化被充分抑制,沿河两岸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从此,喀拉喀什河沿岸53万各族群众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三十五年,水电十五局承建的喀浪古尔、榆树沟、喀腊塑克等水利枢纽、引额济乌工程的相继崛起,让近千万边疆人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上百万人告别了苦咸水,困扰丝绸之路沿岸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解决用电难题,绿色能源照亮天山南北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给新疆带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新疆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开发严重不足,受绿洲经济影响,各地区电网发展很不平衡,多年来存在时段性、季节性缺电。在国家政策主导下,一大批水利、电力基础设施项目迅速启动。

  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围绕绿色共享、可持续发展,水电十五局乘势而上,成为新疆水利、电力建设市场的主力军。

  天山以北,火电比重过大,发电成本高,运行经济差。在伊犁地区,水电建设滞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温泉水电站的兴建,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现象。

  温泉水电站是新疆“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水电十五局历时4年建成,最大坝高102米,总库容1.7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6亿千瓦时。电站运行后,一定程度缓解了伊犁乃至新疆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季节性和时段性缺电现象消除,有力促进了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了北疆电网电源结构。

  天山南麓,在中国最大高山牧场——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的开都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项目,是新疆历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被誉为新疆的“三峡”。

  从察汗乌苏、柳树沟到小山口,开都河上,水电十五局以最快速度建成了三座电站,保护了下游民众和农田免受洪水灾害,显著缓解了新疆巴州用电的紧张局面。每年,水电站替代火电站产生二氧化碳减排约100万吨,较大力度的推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对加速当地水能、矿产和农业资源开发有着积极作用。

  南疆大漠,还有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为喀拉喀什河两岸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清洁的电,成为和田地区的主要骨干电源,奴尔水利枢纽保障着策勒县10万人口的安全用电、安全用水问题。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三十五年,库什塔依、石门、科克塔斯、台兰河等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将清洁的电送进天山南北的千家万户,照亮了边疆的夜空。

  助力南疆脱贫,精品工程保障农业命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高到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

  水电十五局围绕保障新疆农田灌溉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了多座惠民工程,推动人水和谐共生。

  喀什克孜河畔,年均高达6000多万元的洪灾经济损失,给喀什平原灌区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沉重负担。新疆卡拉贝利水利枢纽的建设,是沿河两岸各族人民长久的期盼。

  卡拉贝利是国家172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电十五局建设期间荣获全国文明工地。2019年1月工程投入运行,成为洪水来临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张“王牌”。有效缓解了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两地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能源、电力不足的矛盾,对实现农牧业增效、增收,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克孜河灌区237万亩耕地来说,卡拉贝利的运行,有效调蓄了山区季节分配不均的水资源,下游120万群众因此受益,为彻底解决南疆贫困问题、改善农牧区百姓生产生活打下了基础。

  在古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且末县,车尔臣河上,大石门水利枢纽正待下闸蓄水。水库总库容1.27亿立方米,坝顶高程2304.8米,属于国内目前在建同类型第一高坝。

  大石门水利枢纽建成后,可调控上游山区洪水,提高防洪标准,有效缓解灌区季节性缺水问题,保障且末县农田灌溉。同时向周边电网提供电力支撑,为且末县电网提供清洁能源,大幅改善且末县民生用电条件。

  “支持新疆发展、支援新疆建设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作为央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水电十五局党委书记梁向峰说。

  作为在新疆市场驰聘三十五年的施工企业,水电十五局与新疆水利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三十五年间,各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力的解决了当地少数民族贫困户就业问题。派驻了多名驻疆干部,涌现出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最需要我,我就要到哪去”的民丰县尼雅乡托皮村第一书记——“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崔远鹏。

  解决行路难题,打通展现大美新疆之路

  天山以北,克拉玛依和塔城两地守望多年,却没有高速直达。

  2011年开工建设的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北线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西北出入口,是克拉玛依、塔城各族人民“转身迈步走西口、敞开大门迎宾客”的希望之路。

  乘着国家基础建设的东风,踩着新疆公路建设的鼓点,水电十五局进军克塔高速,承建合同段长80.8公里,历经1300余天荒漠戈壁建设历程通车,彻底结束了塔城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让克拉玛依和塔城顺利实现“牵手”。

  随着克拉玛依和塔城搭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昔日荒无人烟的荒漠戈壁已呈现出勃勃生机。克塔高速的通车,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克塔高速后,水电十五局马不停蹄,正在参建的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三横两纵两环八通道”网络中“环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十五局负责西线工程第四分部的建设任务,路线长6.52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增强乌鲁木齐省会城市核心区辐射作用、缓解中心城区路网交通压力,把乌鲁木齐中心城区自原中心区拓展至二环、三环区域,推进乌市中心城区由原1小时经济圈向半小时经济圈转变, 对促进乌鲁木齐市及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路高歌进边疆,三十五年风雨路!

  今日,新疆仍是中国水电十五局的主要市场,一代又一代的电建人,前仆后继的来到这里,用青春,用智慧,用勤劳的双手,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筑造精品工程!

  未来,“十四五”时期,水电十五局确立了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的发展规划,继续投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征程!

  三十五年,边疆的水,边疆的电,都是电建人的初心不改!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9月27日

作者:杨瑞花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抢抓黄金期,推进新疆玛纳斯河防洪工程建设

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污水“再生”解困境

党员管理“接地气” 支部建设“有活力”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一期面板混凝土浇筑

新疆鄯善县二塘沟水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