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新疆

边疆夜已寒 錾高战犹酣

——新疆錾高水电站施工Ⅰ标拦河引水枢纽工程纪实

发表时间:2021-09-24

 

  □通讯员 陈霞 杨瑞花       

  古老的莎国赓续着西域的神秘,王陵古墓沉淀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叶尔羌河流淌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莎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从未听过,就算略有耳闻也只仅仅知道是一个县城的名字,或者是地图上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殊不知莎车县也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

  而由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新疆錾高水电站施工Ⅰ标拦河引水枢纽工程,就坐落在这个古老城市的叶尔羌河之上,十五局人带着重托,带着电建的信仰在这一条从喀喇昆仑山口奔向塔里木河的河流上,开始了他们长达两年多的征程……

  铆足“一股劲”,齐心协力赶工期

  项目工地的戈壁像极了一个满脸褶子的老人,挤不出水来,除了仓黄没有一丁点儿“血色”,横卧在戈壁之间的叶尔羌河如同老人的泪水,诉说着无声凄凉……

  偌大的项目工地上,挖掘机、装载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黄沙,工程机械紧张作业,这一群带着电建梦想的十五局人在这里掀起了忙碌而有序的大干高潮。

  “该跑的时候就给咱跑起来,该加速的时候就给咱加上去!”项目常务副经理赵建利眉头紧皱,急促的话语在这河谷间久久不能散去,他深知錾高水电站拦河引水工程的施工难度。

  对此,錾高项目的全体员工没有一个掉链子的,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都坚持以“百分之两百”的精力来开展工作。“党员先锋队”带领着“青年突击队”,为了节约时间,就把饭送到了工地现场,把工地当成“室外的餐厅”,迅速解决以后就又立马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

  从清晨到傍晚,从黄昏到深夜,从领导到员工,从党员到群众,他们紧盯目标、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影响,所有人攒成了一股劲,这一股劲也成为了他们“披荆斩棘”的“利刃”。

  2019年4月30日,錾高水电站拦河引水枢纽一期导截流工程顺利完工,打响了工程开工以来的第一枪。

  2020年5月23日,錾高水电站项目生态电站厂房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

  2020年9月22日,新疆錾高水电站泄洪冲沙闸首段闸室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

  2021年4月19日,新疆錾高水电站枢纽工程二期截流成功……

  他们带着这股劲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节点任务,为工程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完成一个节点任务,心里的那种喜悦是难以言喻的,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说到这里,项目生产经理邹飞满脸写着自豪,诉说着那种只有他们才懂的喜悦。

  拧成“一条绳”,全力以赴破僵局

  2019年末至2021年的一年多时间里,新冠疫情向喀什地区三次伸出了“魔爪”,项目建设既要保证疫情防护到位,还要满足工期要求,这样一道突如其来的“附加题”无疑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让錾高项目一度陷入了僵局。

  对于这个全球性的大考验,项目班子成员快速反应,积极与属地政府沟通,严格落实上级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无死角、无漏洞的开始了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

  “快快快,又要做核酸检测了,元昊,把你的口罩带好,涛涛,下一个就是你了。”安全员钱曙升手拿名单,熟练维护着检测现场的秩序。

  “防疫物资都备齐全了没,隔离点弄得咋样了,小钱,把那出入口的二维码再落实一下。”刚刚组织完检测的钱曙升又迅速被叫到了到新的工作中。

  防疫的六百多天里,项目每一天都坚持着“每天四次的全面消杀、防疫物资的配备、对项目员工行程的监测……”他们已经把防疫严格当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从未间断!

  2020年5月,刚刚从疫情的冲击中缓过来的他们,开始了本工程开挖深度最大的单体工程——生态厂房地板开挖,开挖过程中地下涌水量每分钟高达38.3立方米,加之地质多变、结构复杂、工程量大,场地也十分狭小,这让錾高项目再一次面临着一大难题。

  为了确保生态电站厂房施工,项目部坚持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干,他们集思广益,层层分工,最终决定针对地下大量涌水,采取混凝土挡墙截留、灌浆堵住水路通道、10台75千瓦水泵连续不断抽排水的方式,对地下渗水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

  2020年5月3日凌晨2:00开始浇筑,18:00浇筑完成,连续浇筑16个小时,共浇筑混凝土670方,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时,他们的心也都融在了一起。

  2020年5月18日,在克服疫情和施工难度大的“双重压力”下,錾高项目在业主单位主办的2020年度的安全生产月考核评比中,从12个施工标段脱颖而出,荣获得第一名佳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员的士气,再到“先进班组、安全生产优秀项目部、质量月先进集体……”他们的付出正在一步步得到肯定。

  共尽“一份力”,担责于身解难题

  莎车作为南疆最大的县城,“挪穷窝,拔穷根,”一直是困扰当地人民和政府的“老大难”,这就如同它的水问题一样像一块牛皮糖甩都甩不掉。

  看着高耸的戈壁,看着一望无垠的荒漠,看着很多因为经济而辍学的孩子,看着他们眼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鏖战中的十五局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贫穷对当地人民的“束缚”。

  于是,这群人跟莎车人民的心也开始一步步靠近……

  去工地的路上,一个维族小伙远远看见了项目生产副经理邹飞,忙碌中的他赶紧把自己沾满泥土的双手使劲在身上蹭了几下,迈着快步、踩着泥浆跑过来。

  “你好!”他紧紧握着邹总的手说道,看得出来,他的汉语并不标准,一句最简单的问好对他来说也显得有点吃力。后来才得知这个维族小伙叫吉力力,是錾高项目吸纳的少数民族员工其中的一个。

  其实在錾高项目上还有着几十个像这个维族小伙一样的人,他们都在十五局錾高项目的帮助下在项目上拥有了自己的岗位,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我感谢十五局,让我跟我的爸爸和弟弟都有了工作。”阿卜杜热合曼·图尔荪激动地说道,他深邃的眼眸里好像闪着一种别样的光芒。他是工地上的一名装载车司机,也是项目上汉语说得最好的维吾尔族工人。

  于是,他自愿当起了錾高项目的“小翻译”,为项目解决了很多沟通难题。平时他还会热心带着一些家里的巴旦木和核桃分给项目的人,他们的相处模式,与其说是朋友,倒不如说更胜似亲人。

  闲暇的时候,阿卜杜也总是跟大家说,等工程完工以后,他一定要去西安看看,那是他最想去的地方,因为他知道,这些帮助他的“家人”,就是从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古城西安来到这里的。他们放下大城市的繁华,放下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与不舍,只为带着自己的使命和初心在这片戈壁环绕的土地上写下属于电建人的故事……

  看,新疆已经入秋,夜晚人们纷纷加上了厚衣,十五局人依旧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看,在这黄沙漫漫的戈壁之间安全帽上的“电建LOGO”和工地上“中国水电十五局的标识牌”显得格外耀眼。

  看,晨光熹微,电建人又继续着他们新的征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9月24日

  

作者:陈霞 杨瑞花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抢抓黄金期,推进新疆玛纳斯河防洪工程建设

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污水“再生”解困境

党员管理“接地气” 支部建设“有活力”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一期面板混凝土浇筑

新疆鄯善县二塘沟水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