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8月频降大雨
本站8月8日讯 (通讯员 王学林) 进入8月以来,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中国最大的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续遭遇了强雷电、强降水的天气过程,环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达暴量。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显示:8月6日,若羌县的日最大降雨为53毫米,创24年以来的新高;年降水量更是达到了116毫米,创历史最高记录。此间有关专家指出,连续的强降雨天气不仅改善盆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表明这里的生态正在经历着一场 “革命性”的“逆转”。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下游的若羌县的现实和未来是可以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生态恢复的一个缩影和佐证,其气象数据在环盆地周围的区域中最具有说服力。8月5日至8日,盆地周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达暴量。数据显示:8月6日,若羌县的最大降雨为53毫米,创1981年以来的新高,年降水量达到了116毫米,更是达到了历史极值。今年降雨的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时间之长均再创历年之最。而7月中旬,塔里木河部分支流也出现涨水过程,发生了超警戒洪水,连续的降雨天气将对改善盆地的绿化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位于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中央。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有“死亡之海”之称,这里气候恶劣,人类难以生存。
气象专家指出:塔里木盆地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重点监测的典型气候区,一般统称为南疆盆地。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盆地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0度。具有夏季干热,冬季干冷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三。起风沙日数在一般在30天以上,为全国之冠。
结合近50年来大风、沙尘暴重大灾情资料,气象部门最新的分析资料指出,此期间造成盆地重大灾害的大风、沙尘暴出现频数有逐年代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增加尤为明显。据科学观测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30年间,盆地大风、沙尘暴共出现了15次,而上世纪80年代10年间就出现18次,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
近年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林业科技工作者栽植1800余万株沙生苗木,建成了一条长达446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在沙漠边缘,利用夏季洪水,进行引洪灌溉,恢复沙漠边缘天然植被,还规划建立了荒漠植被保护区。
种种迹象表明,塔里木盆地的气候也在逐渐地改善,降水不断增加,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是飞鸟不进的“生命禁区”,现有80多种鸟类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态脆弱区植被在不断地恢复,去冬今春新疆气温出现了奇特的北暖南凉现象,表明这里的生态正在经历着一场 “革命性”的“逆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5年8月8日
作者:王学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