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天津

天津市重要水源地于桥水库迎来50岁生日

发表时间:2010-12-14

   日前,天津市重要水源地——于桥水库迎来了它50岁的生日。于桥水库坐落于蓟县城东州河出山口处,始建于1959年,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060平方公里,是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功能的大Ι型山区水库,50年来,累计向城市安全供水198.4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水源保障。

  历史上,州河、蓟运河两岸人民饱受水患之苦,历年七、八月份,州河三大支流暴雨集中,极易形成山洪,泛滥成灾。仅新中国成立至于桥水库建库的11年间,州河就发生过7次严重水灾,1958年的州河洪水造成27处决口,519个村庄、30多万人受灾。为彻底根治水患,保障州河、蓟运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59年12月1日,于桥水库正式破土动工。4万余名建设者在没有开挖、运输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以水中填土、轻重碾压、人工夯实等近似原始的劳作方式,劈山截流,推土筑坝,仅用7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于桥水库拦河大坝。从此,州河、蓟运河两岸人民彻底告别了水患之苦。1983年9月,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清澈甘甜的滦河水长途跋涉100公里汇入于桥水库,于桥水库成为引滦入津本市境内最大的调蓄水库,2008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源地。1988年8月,于桥水库坝后电站建成,装机容量5000千瓦,同年12月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天津市唯一一座水力发电站。至此,于桥水库由单一的防洪功能转变为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和养殖等综合效益。

  50年来,于桥水库始终保持安全运行无事故,累计向城市安全供水198.4亿立方米,有效保证了城市人民的饮水安全,也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累计拦蓄超过下游河道泄洪能力洪水17次,防洪效益达11.15亿元。其中,1978年和1996年汛期两次出现近2000立方米/秒的洪峰,远远超过下游州河、蓟运河400立方米/秒的泄洪能力,于桥水库有效削减洪峰90%以上,保障了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桥电厂累计发电近3亿千瓦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50年来,于桥水库管理处发扬伟大的引滦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通过不断强化建章立制、基础设施建设、水源保护、信息化管理等措施,逐步实现工程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一是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于桥水库工程管理暂行办法》、《闸站技术管理规则》等10余项规章制度,让工程管理行为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先后完成了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库区护岸、州河护坡等工程,特别是投资9900余万元实施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举摘掉了于桥水库病险水库的“帽子”,使水库防洪标准从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引滦调蓄供水能力也提高到2911立方米/秒。三是大力保护引滦水源,2007年,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子项目之一的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告竣,建成水土保持、村落污水污物治理、禽畜粪便集中处理、湖滨绿化带建设和鱼池推平等五大工程,初步形成覆盖山坡、村落、库边的三道立体保护防线。与此同时,于桥水库管理处近年来坚持实施增殖放流净化水体,严厉打击库区采砂、旅游等威胁水安全、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城市水源地水质安全。四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先后建成于桥水库水情自动测报、洪水预报、水情信息发布、大坝自动监测、供水自动计量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工程管理现代化。

    来源:天津市水务局网   2010年12月14日

相关新闻:

天津市开展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

天津:健全协作机制 强化执法考核

锚定目标 压实责任

天津市于桥水库试点清淤工程开工建设

天津西青区:积极实施水务灾后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