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不除 送水不停
——陕西交口抽渭灌区抗旱灌溉纪实
正在输水运行的交口抽渭总干渠
□记者 刘艳芹
“3月中旬浇一次,现在是春灌第二水了。这次浇完,葡萄就能蹿个儿了。”4月末,来到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临渭区下邽镇东关10组村民唐经元正手持铁锨,弓着腰在葡萄园里忙碌,银亮的水流顺着田垄蜿蜒,浸润着新抽的绿芽。
今年春季以来,陕西境内干旱少雨,特别是进入4月,持续高温,旱情蔓延。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充分发挥大型灌区抗旱“主力军”和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坚持“以时间换空间、边建设边运行、统筹均衡受益”的用水思路,全力克服渠首枢纽改造施工影响,确保灌区作物得到及时有效灌溉。
明确思路,抢占春灌先机
“正月初六我们就提前收假,启动春灌工作,比往年足足提早了15天左右。到3月底,灌区近70万亩麦田完成首轮灌溉。4月底,面积超过90%的麦田进行了第二轮灌溉。”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灌溉科副科长陈理论介绍道。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依托渭河水源的大型电力抽水灌区。灌溉范围覆盖西安、渭南2市6个县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13万亩。
2024年10月,交口灌区渠首引水枢纽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2.1亿元,工期30个月。面对渠首改造给抗旱工作带来的挑战,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深入研判形势,精心谋划应对之策,分层组织召开灌区县(区)水务局局长联席会、乡镇(街办)管理站协调会、斗组两级管水人员宣传培训会等,制定《2025年抗旱工作预案》,确立“以时间换空间、边建设边运行、统筹均衡受益”的抗旱供水策略,采取错峰灌溉、蓄墒灌溉和长历时连续供水的方式,全力保障灌溉用水。
灌区供水能力有限,干旱时期难以同时满足所有用户的用水需求。为此,交口灌区积极引导群众错峰用水,实行三分之一的用户提前用水,三分之一的用户适时用水,其余用户稍后用水;同时,试行丰枯季价格政策,开展蓄墒灌溉和节水灌溉,确保上下游地区都能均衡受益。
建设灌溉两手抓,保障供水不间断
在交口抽渭渠首站,距离机房约150米处,3台久未启用设备下水流哗哗作响。“这是1998年建成的渠首临时进水闸。今年我们加装了拦污设备,修建了隔水墙,重新启用这处设施,保障冬春灌期间基本满足用水需求。”陈理论解释道。
4月23日,面对持续高温天气,交口抽渭灌区紧急抢修4号机组通道,并增开该机组,将春灌抗旱引水流量从16.44立方米每秒提升至21.31立方米每秒,为春灌抗旱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目前,项目建设各方正紧紧抓住水利施工的黄金时期,围绕项目工期目标全力推进施工进度。陕西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工程师兼项目办主任井涌泉表示:“我们力争在5月底完成灌区渠首枢纽改造工程水下部分施工,6月初临时启用新建进水闸,确保夏灌能够满负荷运行,全年渠首引水量争取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
优化服务,温暖民心
“现在灌溉水价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地头这指示牌上写得明明白白。每条渠道都有水尺,水量随时能查看,要是发现问题,给管水员反映,马上就有人处理。”唐经元对灌区的服务赞不绝口。
在春灌过程中,交口灌区创新供水服务模式,采取“一条龙供水到田间、一把尺子计量到地头、线上APP一站式收费到用户”的方式,让灌区群众用上放心水、明白水。同时,通过科学调度、日夜值守、严格巡查,确保供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使各县区、乡镇都能均衡受益。
3月11日00时51分,交口抽渭小寨站、北冯站抽水机组突然同时跳闸停运。小寨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灌溉组长骆海峰立即联系西干总站配水点,协调压减小寨站来水;机电组长贺养利通过对主配电柜电压表的细致研判,确定故障是162北冯线10千伏输电线路缺相所致。随后,工作人员兵分两路,手持探照灯和绝缘工具,分别对小寨站至临潼相桥变电站、小寨站后至北冯站的输电线路电杆进行逐一排查,很快发现162北冯线小寨分路10千瓦跌落式熔断器一相跌落。经过紧急处理,3月11日1时18分排除故障,恢复供电,抽水机组重新投入运行。
作为西干渠的最后一站,自2月3日开始放水以来,小寨站全体工作人员以站为家,24小时不间断巡查。机电工张旻宁甚至主动放弃婚假,举行完结婚仪式后便第一时间返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场抗旱攻坚战中,交口抽渭灌溉中心500多名职工坚守岗位长达90多个日夜,为80多万灌区群众、68万亩小麦和30多万亩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默默奉献。计划5月10日前,渠首引水1.2亿立方米以上,二水麦田和经济作物全部得到灌溉。5月中下旬,将全面检修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为夏灌开机打好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5月6日
作者:刘艳芹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