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西

精准预警 靠前服务 智能决策

山西高效联动实现山洪防御“零伤亡”

发表时间:2025-07-16
  □本报记者 魏永平
  7月9日至10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闻喜县、绛县等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面对暴雨洪水考验,山西省水利厅与运城市水务局,垣曲县、闻喜县、绛县水利局三级联动,精准预警,高效组织受山洪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实现人员“零伤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精准预警 筑牢屏障
  7月9日凌晨6时,山西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显示:垣曲县古城镇圢坂村1小时雨量达到45.4毫米,累计降雨达到78.8毫米,触发山洪预警。
  “请立即核实古城镇、华峰乡山洪灾害村情况,并根据降雨和洪水情况转移两个乡镇山洪灾害村危险区人员。”垣曲县水利局值班人员裴增进接到市水利局预警电话,立即向两个镇危险区责任人发送“立即转移”预警短信。
  “再给其他几个乡镇、村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做好实时监测,随时转移避险。”垣曲县水利局局长王双红紧急部署,“预警每提前1分钟,转移就多一分主动!”
  精准预警为转移避险赢得了主动权。山西省、市、县水利部门联合气象部门提前会商研判,依托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体系,提前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省水利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多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运城市水务局和市气象局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等级提升至红色预警,垣曲县水利局第一时间启动全县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派出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指导防汛。
  受洪水威胁乡、村的干部紧盯山洪灾害危险区,深入低洼村户、山洪监测站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重点部位盯防,确保预警与响应有效联动,畅通山洪灾害防御“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本次强降雨期间,山西通过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发布转移预警信息52条,向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1262条,预警信息直达县、乡、村三级责任人,为做好紧急转移撤离赢得宝贵时间。
  靠前服务 分级响应
  7月10日凌晨2时,闻喜县石门乡后交村暴雨如注。2时08分,县水利局防汛值班人员张秉威接到运城市水务局预警指令:“加强监测,并转移危险区人员。”随即,县水利局预警指令下达乡、村级预警员。
  “刘家庄村河道水位持续上涨,有山洪暴发风险,请危险区村民马上转移。”刘家庄村预警广播警报声划破夜空。
  石门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靠前服务,2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迅速与村组干部投入强降雨防范工作。按照“包保到户”机制,工作人员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优先实施“一对一”转移,并同步利用广播、微信群、入户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凌晨3时,刘家庄村9户17人全部转移至安置点。凌晨4时,洪水过境刘家庄村河,部分房屋进水,因转移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
  “刘家庄村河道洪水很快退去,受山洪威胁转移的人员已返回家中,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闻喜县水利局局长郭红旭说。
  智能决策 实现“零伤亡”
  “山西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比达80.1%,山洪、滑坡等灾害多发频发。”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徐顺安介绍,全省现有1.2万个山洪灾害危险区,涉及97万人,是每年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山西近年来持续推进山洪灾害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监测机制,构建起监测预警、预报预警、风险研判三道防线,形成了一套专群结合、响应及时的防御体系,山洪灾害防御实现了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
  7月9日,垣曲县古城镇圢坂村发生局地暴雨,站点监测小时降雨强度为45.4毫米,虽未达到静态预警阈值50毫米,但省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动态数据分析演算,提前触发转移指令,为山洪易发区群众安全转移赢得关键窗口期。
  “根据收集到的雨量资料,预警平台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前期土壤含水量、植被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分析,前移预警窗口,为精准转移提供技术支撑。”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水旱灾害防御部部长周全保说。
  “今年入汛以来,平台已累计发布预警3200余次,发送短信3.6万余条,成功避免多起群死群伤事件。”徐顺安介绍。在7月9日至10日有效防范应对运城市垣曲、闻喜等地局地暴雨洪水过程中,有序组织42户65人转移避险,正是得益于山洪预警智能化决策平台,为紧急撤离赢得时间,山洪防御实现“零伤亡”。
  山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构建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响应—处置”全链条机制,不断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16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