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市:增“智”治水 聚力护河
发表时间:2024-02-22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魏永平 通讯员 闫晋东 侯节
从水量日渐丰沛的娘子关瀑布到清水潺潺的滹沱河,从承载乡愁的家乡小河到山间丛林的无名溪流,山西省阳泉市四级河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治理入河污水,拆除河道违建,恢复岸线生态……一系列有力举措让阳泉市河流重焕生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履职尽责 落实监管
护河“朋友圈”越来越大
矿区沙坪街道半坡村位于蒙村河上游。冬季,河流正处枯水期,但河长巡河护河频次却没有减少。半坡村党支部书记、蒙村河半坡村段村级河长乔延明已将巡河列入了日常工作清单。从实施雨污分流、清理河岸边垃圾,到做好河道保洁、修筑沿河堤坝,河长制让美丽的蒙村河变回了原来的模样。
蒙村河的变化是阳泉市众多河流变化的缩影。阳泉市有72条主要河流,四级河长共581人。各级河长担责履职,巡河护河队伍逐年壮大。阳泉市推行“河长+河警长”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涉河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解决涉河涉水突出问题;聘用“民间河长”、巡河员,为管河护河注入新的力量……全市护河“朋友圈”不断扩大,巡河护河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部门间协作更加高效,治河力量进一步凝聚。
2022年8月,阳泉市义工联合会会长薛志鹏被聘为桃河“民间河长”。一同上任的,还有50名巡河员。他们带头遵守涉水法律法规,积极发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示范员作用,影响着身边人。“作为土生土长的阳泉人,我们有责任为保护母亲河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好‘巡查监督员’‘宣传解说员’‘示范引导员’,及时收集、掌握河道相关信息,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美丽河流贡献力量。”薛志鹏说。
系统治理 科学施策
“智慧治水”共享河湖美
科技让阳泉市河长制工作“如虎添翼”。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利用无人机巡河,实现了市级河流和县区部分河道无人机巡河,打通河流巡查“最后一公里”。“2023年3月起,阳泉市7条市级河流陆续开展无人机巡河工作。7月,我们利用无人机对岔口河、滹沱河遥感图斑问题和温河、龙华河‘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了无人机监测巡查。全年巡查重点河段200余公里,发现疑似问题5处,已全部完成整改。”无人机飞手、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振华说。
2022年,阳泉市河长制智慧平台建成,由阳泉市河长制智慧指挥中心统一管理。“河长、巡河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传河道违法违规信息,河长制智慧指挥中心通过智慧平台进行分办、督办,直至解决问题。这一平台使阳泉市河长制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河长实现‘云’里巡、在线管。”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永幸说。
引才聚才 加强培训
守护绿水青山实现“河长治”
2023年10月,阳泉市建成山西省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公园建设在桃河公园城区段,与桃河生态公园结合,将水制度、水管理、水环境内容融入小景点中,让这里成为阳泉市河长制工作宣传的新阵地。
守护好源头活水,需要人才助力。2023年,阳泉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引进了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参与到河长制工作中。专业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为河长制工作科学决策、理论研究、政策制定提供专业指导。
阳泉市坚持人才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截至目前,市河长制培训班已经连续举办5年,确定不同主题,邀请权威专家授课,组织各县(区)的河长参加。培训既满足专业技能提升需求,又提供交流合作平台,让培训成效真正“显出来”。
曾经治水患,如今享水“利”。2023年以来,阳泉市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谋划了百里太行山水画廊项目。以“一轴两廊三画卷”整体布局,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画轴”,滹沱河、桃河河道为“两廊”,围绕市郊区、盂县、平定县构建“三画卷”,谋划了112个项目。其中滹沱河生态廊道项目25个、桃河生态廊道项目30个,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阳泉市还围绕河湖水文化做文章,平定县娘子关镇、盂县梁家寨乡分别举办了“河灯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河灯投放、歌舞晚会、社火表演等形式,塑造“河灯”文化品牌,让游客在观赏中,沉浸式体验当地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们将继续以治水为牵引,探索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阳泉市水利局局长王吉魁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22日
作者:魏永平 闫晋东 侯节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