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东

潮涌齐鲁 扬帆新程

发表时间:2025-09-20

  □本报通讯员 王丽娟 

  从水利投融资“两手发力”到“两水一价”机制破局,从节水增效看改革之道到效益河湖看“流金淌银”……“十四五”以来,山东省水利投资持续跃升,2025年将突破800亿元大关。持续刷新历史纪录的背后,是山东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的战略定力,更是经济大省挑大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的战略自信。 

  农业节水中的改革之道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农业用水占比近60%。 

  如何向农业要节水增效?近年来,山东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地生根,坚持以改革之手助推农业节水,有力破除“沉疴痼疾”,为打造乡村全面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充足“水动能”。截至目前,山东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7088万亩,争创国家级试点4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山东从“立”处着手,摸清家底,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让有限水资源在田畴阡陌“省”起来、“活”起来;从“破”处发力,破除“用水不计水价、浪费不心疼”传统思维,合理核定成本,以价格杠杆撬动农业节水。 

  “目前,全省19处试点均完成新一轮水价调整,粮食作物产区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经济作物达到全成本水价。”山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工作人员李兴柏说,2024年发放精准补贴资金445万元、节水奖励资金238万元,农民节水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两手发力”促改革。山东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激活社会资本“一池春水”,两批试点累计引进社会资本2.37亿元。 

  科技赋能助改革。聊城市在全市15处大中型灌区开展灌区“一张图”建设,推广智能巡检;东营市以科技赋能实现控盐改碱智慧化,为盐碱地综合治理插上了科技“羽翼”。 

  “‘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有72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现代化改造,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居沿黄九省区首位,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效。”山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工作人员王孝亮介绍,山东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丰硕,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索跨行业水权交易有效途径,实现百姓受益、多方共赢。 

  资本破局中的双轮驱动 

  “2024年实际利用金融和社会资本289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升至第1位。”在2025年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推介会上,山东省副省长陈平的发言吸引了与会者的关注。 

  连续举办3年的推介会,成为山东水利吸引社会资本的强磁场。近年来,山东大刀阔斧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以“两手发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扩大水利“朋友圈”,更大力度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加快构建“1+1+N”水利投融资格局。 

  不仅面向市场挖潜拓源,山东还紧抓政策机遇,采取统筹整合、组合申报等方式,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山东坚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2025年上半年成功争取中央资金超60亿元、省级资金超140亿元,为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山东省水利厅财务管理处工作人员高向平介绍。 

  水利事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既需资本破局,也需服务聚势。山东推出“高效办成涉水审批一件事”改革,已为25个重大项目相关工作节约成本300万元以上;打造“水利会客厅”,开设“企业交流开放日”,涉水审批事项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连续6年保持100%;深化“水网+路网+铁网+管网+电网”多网协同发展,力争2025年涉水审批效率再提升50%。 

  “流金淌银”中的价值跃迁 

  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推进效益河湖建设的省份,山东创新构建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共赢”评价体系,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向“兴业富民”升级。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效益河湖试点65个,沿线布局滨水公园226处、亲水平台484个,吸引510个产业项目落地,惠及630多万群众。 

  “效益河湖不是简单的开发,而是通过机制创新让河湖资源活起来。”山东省水利厅河湖管理处工作人员张学忠说,通过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山东正将河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 

  在峡山水库,全域生态资源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估值达176.62亿元,获信贷投放13.7亿元;在德州,黄河、运河两河“牵手”示范带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在蒙阴,“生态涵养+产业富民”模式带动年产值61.7亿元…… 

  以河兴业、以水富民的改革实践,让齐鲁大地的河湖真正实现“流金淌银”。 

  系统集成中的多维攻坚 

  作为山东两大主要客水资源,黄河水长期不够用,而长江水长期用不足。推动形成“两水一价”,无疑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长远之策。 

  在德州平原县,通过“政府补一块、企业让一块、用户担一块”的三方共担机制,将终端水价统一为2.59元每立方米。 

  “一个水价”盘活“两种水源”,德州目前已完成8个县市区“两水一价”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近4年全市平均压减引黄水量4.12亿立方米,今年正式退出黄河水超载区名单。 

  以平原县为试点,目前“两水一价”改革实践正在全省长江水受水区推开,2025年年底将基本完成市县两级改革,构建形成“异进同出、同地同价”区域综合水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水源配置难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山东把各类水问题放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棋盘”中统筹考量,变“单兵突围”为“协同作战”,推动形成治水兴水强大合力。 

  在水网调度领域,率先组建水网运行调度中心,探索形成“全省一张网”特色调水模式;在农村供水领域,县域统管模式覆盖率达97%,8.6万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在防汛抗旱领域,以“双指挥长、双防办主任”模式理顺“防—抢—救”责任链条;在数字孪生领域,以智水齐鲁平台促进“物理水网+数字水网”深度融合。 

  从效益河湖的生态经济双赢,到水权改革的资源优化配置;从投融资创新的资本集聚,到系统集成的机制突破,山东水利已形成多点开花、纵深推进的改革大格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山东正以“壮大胆子闯、迈稳步子干”的姿态,在水利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 

  改革潮涌齐鲁山河,这幅以绿水为墨、以山河为绢的治水画卷,正在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20日

作者:王丽娟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