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水文中心:智慧生态监测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本报通讯员 朱中竹 许妮妮
山东省济南市作为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和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是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卫战的重要阵地。济南市水文中心持续探索市域内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为保护市域内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先行先试
构建水生态监测新体系
济南市水文中心抢抓机遇,率先破局,以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为契机,立足市域内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自2013年起,先后开展了30余次济南市黄河流域河道及湖库水生态科研普查,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项目齐全的水文—水质—水生态一体化的动态监测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水生态监测资料。截至目前,通过对济南市黄河流域干流、支流、湖库、国家级及省级湿地进行水生态监测,已取得400余个点位的水生生物样品1300余个,共发现浮游植物400余种,浮游动物100余种,大型底栖动物60余种,鱼类50余种,大型水生植物20余种,为全面系统掌握济南市黄河流域水生态状况,分析探索适合济南市黄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提质增效
建立科研协同发展新平台
济南市水文中心自2014年起与大连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推动“业务+科研”优势融合发展,对全市8个典型监测点、18个监测点位开展每年一次的水生态监测工作。编制《济南市黄河流域水生态调查报告》《济西湿地水生态调查报告》《大汶河湿地水生态调查报告》等水生态监测报告,为济南市黄河流域重要水域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2021年,济南市水文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资质认定复查评审,同时获得12项水生生物检测能力,在全省水文系统实现水生生物检测能力的率先突破。2023年,济南市水文中心“济南市水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为济南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积极开展水生态监测研究,全力打造山东省内领先的水生态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成立泉城水生态创新团队,被省水文中心正式确定为首批创新团队之一。相关研究项目先后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突破提升
打造创新服务新高地
2020年开始,济南市水文中心对济南市黄河流域国家级及省级湿地开展水生态调查,完成湿地点位的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及水生植物、滨岸带植被的调查及取样监测,为济南市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研究提供科技支撑。2022年,济南市水文中心编制全省首个市级水生态监测健康评价地方标准,破解了国家性规范、省级标准和地方河湖特征不完全适应的难题,使济南市黄河流域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价做到有“标”可依。积极探索水生生物的DNA检测技术,构建数据管理及智慧分析信息化平台,为一站式水生生物完整性监测与评价提供可行性方案。围绕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需求,积极构建一体化生态水文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实现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及预报预警及时、精准,充分展现服务黄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水文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济南市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水生态监测站网,是实现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济南市水文中心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聚力打好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持续提升水生态监测能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水文力量。
作者:朱中竹 许妮妮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