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融活水激发节水产业澎湃动能
□本报通讯员 李钧剑
气化装置磨煤框架封顶、引风机房与主厂房同步封顶……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卓正煤化工项目迎来多个重要建设节点。
“这一项目是目前全自治区单笔融资金额最大的‘节水贷’,规模达10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节水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折永华介绍,“贷款主要用于项目干湿联合闭式塔、开式循环水翅片消雾塔、中水回用装置和分盐结晶零排放装置建设,预计每年可节水65万立方米。”
绿色金融的精准支持,不仅为节水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也为内蒙古节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5月,在自治区节水产业联盟启动仪式上,除卓正煤化工项目外,另有5项重点节水项目同步签约,推动金融资源与节水需求高效对接,确保每一分投入都“滴水成金”。
面对全自治区节水产业发展主体协同不足、要素融通不畅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积极整合产业资源,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着力构建“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技术支撑、金融保障”四位一体的节水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各方形成合力。
“目前节水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已达90家,我们与15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节水融资服务体系。”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水利部、中国银行关于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推动下,内蒙古节水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2025年,自治区水利厅与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联合出台自治区首个金融支持节水产业指导性文件,明确为符合节水产业重点领域的主体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截至目前,“节水贷”累计放款突破27亿元,首笔“取水贷”签约落地,发放“水权贷”7笔、授信8.5亿元,实施合同节水项目54项、吸引社会资本5.1亿元。一系列金融支持举措有效打通资源堵点,不仅为企业纾困,更激活了节水市场,推动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我们将继续从政策与市场两端发力,为节水产业搭好平台、牵好线,全面推进‘节水贷’‘水权贷’‘取水贷’等绿色金融服务,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等新型模式,加快节水先进实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持续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与市场活力。”自治区水利厅工作人员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1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