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疫”起扛
——江苏省江都管理处防汛防疫走出去服务工作纪实
□通讯员 严静慧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城市和家乡,“抛下”妻儿老小,长年累月驻守在偏僻枯燥的水利工程运行一线;他们闻“汛”而动,冲锋“疫”线,一枚党徽、一个安全帽、一身工作服、一只口罩就是他们的“标配”。他们是谁?他们又是为了谁?他们来自“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是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人”,走出去服务的党员同志们。
连日来,面对防疫和防汛叠加的双重挑战,江苏省江都管理处各委托管理项目部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和防汛防台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克服任务重、人手紧、压力大等困难,扛起责任,坚守岗位,主动作为,所有项目部向江都管理处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防疫防汛两场胜仗!誓言铮铮,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庄严承诺!
迎难而上,“疫”往无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台风、疫情扑面而来之际,江都管理处15个项目部分布在省内外,全部第一时间做到启动响应,铆足干劲,严阵以待。他们一方面精准执行业主调度指令,强化工程巡检、预降水位以及水情观测等措施,另一方面所有项目部闻“疫”而动,封闭管理,迅即进入“战疫”状态,取消正常轮休模式。项目部工作、办公、生活场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控人员进出管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确保项目部人员零感染。
扬州部分地区目前是此次疫情的中高风险区。管理处代管的扬州市城市河道处4项工程,近30个工程点,包括古运河口门沿线、“城市安全第一泵站”瓜洲泵站、扬州沿山河沿江涵闸泵站以及润扬河仪扬河城市防洪工程等,工程点分布在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也是此次疫情最严重、工作最困难的两个区。疫情当前,水利工程也正好面临“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项目部所有职工坚定信念、坚守“疫”线运行管理,战“烟花”,抗疫情。在封闭管理的20多天里,有的项目部几乎“弹尽粮绝”,他们喝稀饭,泡方便面,清水煮面,鸡蛋也要省着吃......但是,他们没向江都管理处提出任何要求,没向单位领导喊一声苦。
坚守岗位,助力战“疫”
江都管理处扬州市外的项目部所有员工严格遵守驻地疫情防控要求,坚守岗位。他们不回家,就以项目部为家,为夺取整个抗疫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九圩港提水泵站是南通市第一座大型泵站,有南通“都江堰”之称。由于缺乏大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2017年4月,江都管理处作为管理支撑单位,正式代管九圩港泵站。“疫情期间,你们不回江都,留在泵站坚守岗位,辛苦了!”8月12日,南通九圩港水利工程管理所领导慰问奋战在防汛抗台一线的管理处项目部职工。扬州疫情爆发后,九圩港项目所有员工坚决服从防疫大局,他们毅然选择坚守南通,运行维护水利工程,共同守护南通这座“安全岛”。
截至8月20日,江都管理处代管的溧阳城市防洪工程,16台机组安全运行,累计开机738.8台时,共抽排涝水2441万m3,有效控制了溧阳整个主城区的水位。由于扬州疫情爆发期正好是项目部人员轮休期,有的员工未能如期休假,在项目部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南水北调东线邳州站项目、常州遥观枢纽项目、泰州提水泵站枢纽项目等,疫情期间,项目部全体成员都选择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水利工程的一闸一泵,为确保一方平安贡献着每个人的绵薄之力。
严阵以待,“疫”起守“沪”
上海是中国主要的门户口岸,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更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江都管理处驻上海委托管理项目部始终坚持 “防汛防疫责任重于泰山”,将鲜红的党旗插在台风中心地带,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工程一线。项目部全体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全体职工紧跟飘扬的党旗,闻汛而动,向“疫”而行。
杭州湾畔的奉贤项目,每次都是第一时间经历台风考验。黄浦江边的汇山西船闸、虬江杨树浦以及清水河项目,汛期更是面临风暴潮共生的压力。国内三大机场之一的浦东国际机场二级排水系统维管项目,则是处在上海汛情疫情交错复杂的严峻考验中。项目部全面服从上海市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严阵以待,将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积极参加核酸检测,规范落实现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项目部“无输入、零感染”。他们全面落实管护合同要求,将工程安全运行作为做好服务长三角发展的政治责任,迎着风、冒着雨、战台风,运行好、维护好水利工程,用实际行动践行契约精神,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在服务上海双循环大格局中充分展示了江都管理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品牌力量,为厅直属单位走出去服务工作蹚出了一条“江都路径”。
当前正值主汛期,疫情防控到了决胜阶段,江都管理处委托管理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不曾退缩,更无怨言。他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他们守得起黑暗,更等得起阳光;他们经得起风吹浪打,耐得住孤寂难眠,吃得了粗茶淡饭。他们舍去与亲人的相依相伴,守护着江河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8月31日
作者:严静慧
责任编辑:邓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