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寻脉东辽河
发表时间:2023-09-25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辽源市辽河半岛东辽河畔
□记者 边境 郭吉丽 通讯员 李琦
东辽河发源于吉林省辽源市,一水奔腾,穿城而过,源远流长。
守护东辽河
深秋气温骤降,在辽源市龙山区的东辽河河畔,74岁的闫勋友带着一列志愿巡河队伍沿着河道捡拾垃圾。数年如一日,这些志愿与江河为伴的守护者,风雨不误,默默躬耕,一路前行。
闫勋友是这支义务巡河队的队长。7年前,闫勋友开始在东辽河岸义务巡河、捡拾垃圾。巡河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他都拍照配文,及时报给街道河长。无论严寒酷暑,他每天都要沿3100多米的河段走上3个小时的路。几年来,他坚持志愿服务不松劲,带出了一支31人的志愿巡河队。他们用行动让河道两岸面貌得到改善,赢得沿河居民一致称赞。闫勋友带领的义务巡河队先后被吉林省授于“志愿服务最佳项目”“最具潜力优秀项目”,本人也获得水利部“最美河湖卫士”称号。
生态河湖建设
秋天的东辽河沿岸,绿水青山正在“流金淌银”。从东辽河源头到东辽河一级支流,再到东辽河沿岸,青山环抱,碧水留痕,到处镌刻着辽源市河湖长制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东辽河源头,位于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的小寒葱顶山上,驻足俯瞰,源头活水涓涓款款漫流而下;一条登山栈道盘旋而上,将望月潭和七处泉眼圈勾勒出一幅“七星北斗望月”的沉浸式全景。
守住源头,护住生态。自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东辽县完成工程投资2339.93万元,完成12条侵蚀沟专项治理,种植水源地涵养林2450亩,建设景观木栈道,河道插柳7公里,加速推进辽河源头寻源之旅项目一期、二期建设,全力整治修复源头生态环境。
地处东辽河源头的安北村,几年前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村落,伴随着辽源市东辽河流域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辽河源头满目翠绿,成为“春赏梨花品寒葱、夏寻源头游花海、秋食野果观红叶、冬滑瑞雪住民宿”的生态游胜地,八方游客四季不绝。
东辽河的蝶变
仙人河是东辽河一级支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正是对现今辽源市仙人河的真实写照。这条此前被判定为黑臭水体的穿城河流,经过治理,已成为一道亮眼的城市景观带。近年来,通过截污控污工程、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污水处理扩容工程、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等治理措施,仙人河水质明显改善,生态修复初显成效。
“原来路过河边得捂着鼻子跑,住附近窗户都不敢开,现在可是大不同嘞!”在仙人河岸散步的居民讲诉着“旧貌”换“新颜”的喜悦。
今年,依托原生态河湖环境,一处“古风商业小镇”在仙人河畔因水而生。霓虹灯下,国风演艺与美食荟萃在此融合,风景迤逦的仙人河变身网红打卡地。人们在响亮的唢呐声中慢行,在热情的民族风情舞蹈中互动,聆听“悦动辽源欢乐汇不夜城”的喧嚣,感受水文化与水经济深度融合的蜕变和由此焕发的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客流量累计已达60万人次。
倾力治水迎“蝶变”,精细护水顺民心。近年来,辽源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合力攻坚,实干笃行,持续加大对东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和水域生态修复,推进多方位、立体式治理,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走向“有能有效”,河湖“颜值”逐步提升,幸福指数逐年提升,水体生态逐年向好。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因水而兴。如今,辽源市东辽河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东辽河畔,流水潺潺、绿树成荫、一步一景。辽源市用责任与担当将治水、护水的成绩单书写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史册中。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3年9月25日
作者:边境 郭吉丽 李琦
责任编辑:陈帅